因區(qū)域內有龍苑路而得名。 |
因該社區(qū)是黃河灘區(qū)移民安置區(qū),灘區(qū)居民都是來自沿黃鄉(xiāng)鎮(zhèn),故取名為黃河社區(qū)。 |
據(jù)《陳氏家譜》記載:陳村原名東樓,歷史悠久,因燕王掃北從此經過(原小集村西頭有一古廟是為燕王掃北所建,古歷十一月初七小集會就為此定),所以人口稀少。明洪武三年(1370)陳姓始遷祖自山西洪洞遷至直隸大名府開州前漳消村定居,后來三世祖三子陳鴻,遷住到東樓村東頭定居,人口發(fā)展很快,與其它姓氏聯(lián)結,久而久之,陳姓成為大戶,后來東樓更名陳村至今。 |
紅衛(wèi)最早稱舒家街,是由舒氏先祖自山西洪洞縣遷移至此而得名。后因古縣衙改建為倉庫,此街位于倉庫后面,故稱倉后街。1953年至1966年先后更名北四街、北五街、民權街等,與北關街、北街、勝利統(tǒng)稱為勝利農莊和躍進大隊。1966年改為紅衛(wèi)至今。 |
因該街位于濮陽縣老城北大街北段,故得名北街。 |
舊時濮陽縣老城北門外,人們逐漸相居成村,俗稱北關。 |
因榮氏建村于馬頰河水灣處,故名榮灣。 |
據(jù)郭氏家譜記載,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始遷祖郭長老自山西洪洞遷直隸大名府開州郭家砦村,其村因郭姓而得名,“砦”同“寨”,故名。 |
舊時濮陽縣老城西門外,人們相居成村,俗稱村名西關。 |
據(jù)《任氏家譜》記載:明初,任氏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居濮陽縣西城寨,再移居濮陽縣老城西城門里建村,故稱西門里。 |
明代蔡氏始建其村時,名叫蔡家寨,后簡稱蔡寨。 |
城隍是古代漢民族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的名臣英雄充當。此地原名解府街,后因李嘉祥(安徽貴池縣人)于明弘治十至十五年(1497-1502)任開州知州期間,德政一方,民感其恩,奉為城隍,立廟祀之。因城隍廟的建立而更名為城隍廟(村)。 |
位于濮陽縣老城南大街南段,故名南街。 |
五代后梁貞明五年(919)晉王李存勖擊敗后梁軍,乘勝拔澶水。命李存審在德勝渡夾河筑南北二城(史稱夾寨)屯兵據(jù)守。后來南城廢,濮陽縣城在北城建起,因位于南門外故稱南關。 |
因建在濮陽縣城南金堤上,故稱南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