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成立場鎮(zhèn),1995年恢復到居委會集中管理,為第一居民委員會,2020年5月,經(jīng)德陽市羅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將第一居委會更名為蟠龍社區(qū)居民委員會,駐址仍為原第一居民委員會辦公地。 |
1952年建政時沿民國舊制為工農(nóng)村,1953-1957年合作化時為工農(nóng)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管區(qū),1981年為合興大隊,1984年恢復行政村制時為合興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合圣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圣賢村與合興村合并為合圣村,2020年5月,經(jīng)德陽市羅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撤銷文昌村與合圣村(1組-8組),設立合圣村。 同意撤銷合圣村(9組-12組)與鹽井村,設立鹽井村。 |
1952年建政時沿民國舊制為新村,1961年屬白馬關公社二大隊、三大隊,1971年二大隊改名為新村,三大隊改名為天臺村,1984年改大隊為村為新村、天臺村,2007年新村和天臺村合并成萬佛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萬佛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5月,經(jīng)德陽市羅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撤銷萬佛村與廣濟村,設立萬佛村。 |
民國時為鹽井溝,1952年建政名為太平村,1953-1957年合作化時更名為工農(nóng)三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更名為三管區(qū),1981為鹽井大隊,1984年恢復行政村制時為鹽井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鹽井村村民委員會。 2020年5月,經(jīng)德陽市羅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撤銷合圣村(9組-12組)與鹽井村,設立鹽井村。 |
1952年前為十保,1952年建政改為三叉河村,1956年建立合作社,1957年轉為高級社,1958年為六管區(qū),1961年為六大隊,1981年為三叉河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為三叉河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三叉河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5月,經(jīng)德陽市羅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撤銷松林口村與三叉河村,設立三叉河村,辦公地址在現(xiàn)松林口村村委會。 |
1984年改大隊為村時得名鳳雛村,設立鳳雛村村民委員會。 2007年由白馬村、七里村、鳳鳴村三村合并命名鳳雛村。 |
1952年建政時沿民國舊制為接引村,1958年為九管區(qū),1961年為九大隊,1981年為接引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為接引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接引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2年建政時沿民國舊制為換馬村,1956年屬于白馬人民公社九大隊,1981為換馬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為換馬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換馬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5月,經(jīng)德陽市羅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撤銷換馬村與二酉村,設立換馬村,換馬村村民委員會設在現(xiàn)二酉村村委會辦公處。 |
民國舊制為海棠灣村,1952年建政時名六村,1953-1957年合作化改名六社,1958年公社化名六管理區(qū),1981年為海棠大隊,1984年恢復行政村制時為海棠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海棠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5月,經(jīng)德陽市羅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同意見撤銷海棠村與印臺村,設立海棠村。 |
1952年建政為11村與8村,1953-1957年合作化為11社,1958年公社化改為11管區(qū),1961年更名為大隊,1981年因該處有座小梁山,故為小梁大隊,1984年撤公社建鄉(xiāng)時命名為小梁村,鞍山村。 1952年建政時為8村,1961年更名為8大隊,1981年為馬鞍山大隊,1984年恢復行政村制時為鞍山村,2007年7月小梁村與鞍山村合并為小鞍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小鞍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2年建政為工農(nóng)村5村,1953-1957年合作化時為工農(nóng)5社,1958年公社化時改為5管區(qū),1961年為5大隊,1981年改名為余家庵大隊,1984年恢復行政村制時為余家庵村,2007區(qū)余家庵村和三堰村合并為寶峰村,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寶峰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2007年太和村與三合村合并得名,群眾通過選舉產(chǎn)生太三村村民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