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稱宣化里,清代屬甸頭里。 1913年,尋甸縣置仁德鎮(zhèn)。 1949年,仁德鎮(zhèn)屬仁德二區(qū),改名仁德鄉(xiāng)。 1952年,尋甸縣置尋甸第二區(qū)、金發(fā)鄉(xiāng)。 1955年,金發(fā)鄉(xiāng)更名為金華鄉(xiāng)。 1958年,尋甸第二區(qū)析置為火箭公社、建設公社;金華鄉(xiāng)屬羊街大風暴公社;仁德鄉(xiāng)改制為仁德管理區(qū),屬火箭公社。 1959年,金所公社改為建設公社。 1961年,設仁德區(qū),尋甸縣城區(qū)域為仁德大隊。 1963年,仁德管理區(qū)復名仁德鎮(zhèn)。 1966年,仁德鎮(zhèn)改稱紅旗鎮(zhèn);仁德區(qū)更名建設公社。 1971年,建設公社更名為城關公社,紅旗鎮(zhèn)并入城關公社。 1981年,城關公社析置為塘子公社、仁德鎮(zhèn),1984年設塘子區(qū)。 1984年,城關公社改制并析置為城關區(qū)、金所區(qū);塘子公社改制為塘子區(qū)。 1988年,城關撤區(qū)設鄉(xiāng);金所區(qū)、塘子區(qū)分別改制為金所鄉(xiāng)、塘子鎮(zhèn)。 2006年2月,城關鄉(xiāng)并入仁德鎮(zhèn)。 2009年11月,塘子鎮(zhèn)、金所鄉(xiāng)并入仁德鎮(zhèn)。 2011年4月,仁德鎮(zhèn)撤鎮(zhèn)設街道辦事處。 2017年1月,仁德街道析置為仁德街道、塘子街道、金所街道。 |
1949年稱鳳悟鄉(xiāng),1952年為尋甸二區(qū),1958年成立建設公社,1961年設仁德區(qū),1966年更名建設公社,1981年改塘子公社,1984年設塘子區(qū),1988年建塘子鎮(zhèn),2009年至2016年屬仁德鎮(zhèn),2017年析出置街道。 |
民國時屬果馬河麒麟鄉(xiāng),1952年置金發(fā)鄉(xiāng),1955年改稱金華鄉(xiāng),1958年屬羊街大風暴公社,1959年改金所公社,1984年設金所區(qū),1988年更名金所鄉(xiāng),2009年至2016年屬仁德鎮(zhèn),2017年析出置街道。 |
明清時期,為果馬里。 民國末年,隸屬于果馬鄉(xiāng)。 1950年,為三區(qū)。 1958年10月,為羊街公社。 1962年,為羊街區(qū)。 1966年,為衛(wèi)星公社。 1970年,為羊街公社。 1984年,羊街公社改為羊街區(qū)。 1987年,由羊街區(qū)改為羊街鎮(zhèn)。 |
明清時,為亦郎里。 1949年,為桂華鄉(xiāng)。 1950年,為五區(qū)。 1958年,為柯渡公社。 1962年,為柯渡區(qū)。 1966年,為團結公社。 1977年,為柯渡公社。 1984年,為柯渡區(qū)。 1988年,由柯渡區(qū)改為柯渡鎮(zhèn)。 |
元朝時,屬歸厚縣。 明清時,為倘甸里。 民國三十三年,稱瑞和鄉(xiāng)。 1949年,屬尋祿巧邊區(qū)中共昆明中心縣委駐地。 1950年,為四區(qū)。 1958年,建馬街公社。 1962年,為馬街區(qū)。 1966年,為星火公社。 1970年,為馬街公社。 1984年,設倘甸區(qū)。 1988年,撤倘甸區(qū),設倘甸鎮(zhèn)。 |
清朝時,屬乞曲里。 民國末年,屬麒麟鄉(xiāng)。 1950年,屬六區(qū)。 1958年10月,為功山公社。 1966年8月,為紅衛(wèi)公社。 1967年,為功山公社。 1984年,為功山區(qū)。 1987年12月,由功山區(qū)改為功山鎮(zhèn)。 |
明清朝時,屬乞曲里、甸頭里、宣化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吉龍鄉(xiāng)。 1950年,為一區(qū)。 1958年,屬河口公社。 1962年,為河口區(qū)。 1966年,稱東風公社。 1984年,改為河口區(qū)。 1988年,改為河口鄉(xiāng)。 2009年7月,由河口鄉(xiāng)改為河口鎮(zhèn)。 |
明清時,屬甸頭里。 民國末期,屬鳳梧、鐘靈2鄉(xiāng)。 1950年,屬一區(qū)。 1958年10月,屬河口公社。 1961年,為七星公社。 1962年,并入河口區(qū)。 1966年,為五星公社。 1981年,改為七星公社。 1984年,為七星區(qū)。 1987年12月,為七星鄉(xiāng)。 2009年7月,由七星鄉(xiāng)改為七星鎮(zhèn)。 |
明清朝時,屬那厘里。 民國時,屬郎華鄉(xiāng)。 1949年,屬柯渡區(qū)。 1950年,屬第五區(qū)。 1958年,為先鋒公社。 1963年,劃分為羊街、柯渡。 1966年,恢復先鋒公社。 1984年,改為先鋒區(qū)。 1988年,先鋒區(qū)改為先鋒鄉(xiāng)。 2009年7月,由先鋒鄉(xiāng)改為先鋒鎮(zhèn)。 |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屬俸縣。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為歸厚縣,縣址在今古城村。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歸厚縣并入尋甸府。 清朝時,為亦郎里。 民國末,為九龍鄉(xiāng)。 1949年,屬尋祿新區(qū)。 1950年,屬四區(qū)。 1958年10月,成立超英公社。 1963年,歸馬街區(qū)。 1966年8月,稱燎原公社。 1970年,為雞街公社。 1984年,為雞街區(qū)。 1987年12月,雞街區(qū)改為雞街鄉(xiāng)。 2009年7月,由雞街鄉(xiāng)改為雞街鎮(zhèn)。 |
明清時,屬倘甸里。 1950年前,為鳳儀鄉(xiāng)。 1952年,為四區(qū)。 1958年,成立鳳儀公社。 1963年,改為鳳儀區(qū)。 1967年,為牛街公社。 1981年,改為鳳儀公社。 1984年,改為鳳儀區(qū)。 1987年,鳳儀區(qū)改為鳳儀鄉(xiāng)。 2009年,由鳳儀鄉(xiāng)改為鳳合鎮(zhèn)。 |
民國末期,屬瑯華鄉(xiāng)。 1950年,建板橋鄉(xiāng),屬四區(qū)。 1958年10月,屬馬街公社。 1959年8月,設板橋公社。 1962年,成立板橋區(qū)。 1966年,改為躍進公社。 1970年,復稱板橋公社。 1984年,為六哨區(qū)。 1987年,由六哨區(qū)改為六哨鄉(xiāng)。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前,分屬原巧家縣烏龍區(qū)北河鄉(xiāng)、尋甸瑞和鄉(xiāng)、鳳儀鄉(xiāng)。 1950年,分屬原東川縣烏龍區(qū)北河鄉(xiāng),尋甸第四區(qū)。 1959年,屬尋甸鳳儀公社。 1960年,屬鳳儀區(qū)楊家灣公社。 1966年7月,成立聯(lián)合公社。 1984年,為聯(lián)合區(qū)。 1988年,由聯(lián)合區(qū)改為聯(lián)合鄉(xiāng)。 |
明清時,為乞曲里。 民國末期,屬麒麟鄉(xiāng)。 1950年,屬六區(qū)。 1962年,屬功山區(qū)。 1967年,為金源公社。 1984年,置金源區(qū)。 1988年,由金源區(qū)改為金源鄉(xiāng)。 |
明清時,屬乞曲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麒麟鄉(xiāng)。 1952年,屬功山區(qū)。 1958年,屬金源公社。 1960年,成立甸沙公社。 1965年,歸金所公社。 1980年,由板橋、金源、功山、金所4公社析出9大隊置甸沙公社。 1984年,改為甸沙區(qū)。 1988年,由甸沙區(qū)改為甸沙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