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王四十年(前480),衛(wèi)國內(nèi)亂,孔子門生高柴(字子羔,春秋時衛(wèi)國人)逃此以教書講學(xué)為生,死后葬此。因其系七十二賢之一,取村名高賢。后起集,改稱高賢集。村民委員會因位于高賢集南部而得名。 |
明永樂十四年(1416)劉姓遷此建村,因在村內(nèi)土崗上建一所寺院,故取名劉寺崗。 |
春秋時期(前480),衛(wèi)國內(nèi)亂,孔子門生高柴(字子羔,春秋時衛(wèi)國人)逃此以教書講學(xué)為生,死后葬此。因其系七十二賢之一,取村名高賢。后因村落較大,一分為三,位于高賢西部,取名高賢西。 |
春秋時期(前480),衛(wèi)國內(nèi)亂,孔子門生高柴(字子羔,春秋時衛(wèi)國人)逃此以教書講學(xué)為生,死后葬此。因其系七十二賢之一,取村名高賢。后因村落較大,一分為三,位于高賢十字街以東,取名高賢東街。 |
明正德八年(1513)田姓遷此建村定居,因開有店鋪,故取名田店。 |
明永樂十四年(1416)張姓遷此建村居住,取名張莊。 |
明永樂十四年(1416)肖姓遷此建村居住,取名肖莊。 |
明正德元年(1506)南姓遷此建村居住,因這里的地勢較洼,同時又與其他村相距較遠(yuǎn),故為南洼。 |
原由小郭集、楊門、陳門、柳門、后李門、呂家門六個小村連接在一起組成,又因東西窄,南北長,看上去一溜,“溜”與“六”諧音,得名南北六。 |
明永樂十四年(1416)南邊有一溜沙子崗,故叫南沙崗,后演變?yōu)槟洗鍗彙?/div> |
明永樂十八年(1420)楊姓兄弟二人分居陽夏(今太康)西北二十五里以河相隔,老大所在村莊,取名大楊莊。 |
清光緒三年(1877)劉姓遷此建村居住,因居住地勢較洼,故名洼劉。 |
明成化元年(1465)始成村落,因有一土寨,且潘姓較多,故取名潘寨。 |
明永樂五年(1407)周、劉兩姓遷此建村,命名劉莊、周莊。因兩村相距很近,地勢較高,后周姓興旺,故更名為周崗。 |
明永樂十四年(1416)劉姓較多,因住在大堰溝河旁,故稱劉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