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朱氏族譜》載:明萬歷年間,輔國中尉朱朝城(朱元璋七世孫),由沛國相縣徙居睢州北五十里李家社(今朱家寨村)東,建小朱莊。清同治年間,與相鄰之大余莊、小史莊共筑一寨,因朱氏人眾,取名朱莊寨,俗稱朱莊。以村名命名。 |
明中葉,楚氏從三皇店村遷此,為防水患堆土成崗,房建于崗上,故名。 |
明初,張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以村名命名。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段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取村名段莊。以村名命名。 |
據(jù)《鄭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鄭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來,名鄭莊,因區(qū)別于鄭莊寨,得名南鄭。 |
明洪武二年(1369),丁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人丁興旺,取名丁莊。 |
明洪武二年(1369),丁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人丁興旺,取名丁莊。以村民委員會(huì)駐地方位命名。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一名叫滿囤的人自山西洪洞縣遷此,以“囤”其諧音命村名頓莊。 |
據(jù)傳、亞圣孟子后裔一支因周魯之亂,于明中葉由山東鄒縣徙至東明范氏屯,又遷睢州,后旋遷此地,開油坊賴以生計(jì),故名。 |
明洪武二年(1369),賀、孟、朱三姓自山西舉家遷此,因村北2.5千米處有野雞崗村,村落較大,故此村取名小野崗。以村名命名。 |
以姓氏命名。據(jù)《胡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胡氏由山西洪洞縣奉旨遷此,得名胡莊。 |
清順治初期,徐氏自睢州(今睢縣)徐大樓乞討至此,墾荒建村,因村東有一“三孝堂”廟,故名徐堂。以村名命名。 |
據(jù)《劉氏家譜》載:清咸豐元年(1851),白雞、東小莊、劉莊屋三村相間半許,三角鼎立。1853年,太平天國起兵,世事紛亂,劉氏天乙(為咸豐二年壬子科歲貢生,候選訓(xùn)導(dǎo))招集三村首領(lǐng)商議,將三村合并于白雞村,圍土筑寨,改村名為劉家寨。 |
原名王胡同,明末,闖王李自成部下馮大樹(系馮氏之號(hào))將軍攻打北京經(jīng)此,村民在門口掛“馮”字旗歡迎義軍,馮部紀(jì)律嚴(yán)明,百姓擁戴,里人商議易村名馮莊。 |
明初,彭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后建一“祖師”廟,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