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以前,棗嶺長期隸屬民康鄉(xiāng)常安里二十一都前期屬吾峰社,民國23年(1934年)實行保甲制棗嶺為棗嶺保,民國28年(1939年)吾峰設(shè)鄉(xiāng),民國33年(1944年)吾峰與蘇坑合并為常安鄉(xiāng)。 棗嶺與劇頭鋪合稱吾中保,1949年11月保改為吾中鄉(xiāng),改為第三區(qū),后改第八區(qū)再后改為11區(qū),1958年撒區(qū)并鄉(xiāng),復(fù)居吾峰鄉(xiāng)。 1958年10月實行公社化屬城關(guān)人民公社,吾峰大隊,1961年成立吾峰人民公社,棗嶺設(shè)大隊,1984年改社分開。 公社改為吾峰鄉(xiāng),大隊改為村,而今為棗嶺村。 |
自宋至清,屬民康鄉(xiāng),常安里廿一、廿二都,民國時期先后屬第一區(qū),常安鄉(xiāng),新中國成立后,吾峰人民公社成立后,設(shè)吾中大隊,1984年改為吾峰鄉(xiāng)吾中村。 |
吾西村原先稱″魁塔”,后慢慢變音為″溪碧”。 新中國成立前改稱為″鰲西”。 1961年改為吾西,宋至清屬廿二都,1949年前屬鰲峰鄉(xiāng)溪碧保,常安鄉(xiāng)鰲西保。 新中國成立后稱第八區(qū),第十一區(qū)鰲西鄉(xiāng)。 1958年公社化屬城關(guān)公社吾峰大隊,1961年稱吾峰公社吾西大隊,1984年改稱吾西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地圖川(溪碧)。 |
歷代以來,都以大水路為名,屬永春廿二都后吾峰公社成立,設(shè)擇水大隊。 |
從吾峰大隊侯龍角落,到吾峰公社侯龍大隊,吾峰鄉(xiāng)-吾峰鎮(zhèn)-侯龍村民委員會。 1949年前屬吾西保,1949年后稱吾西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屬吾峰大隊,1961年從吾峰大隊析出為后壟大隊,1984年稱后壟村委會。 1985年4月改稱侯龍村委會。 |
民國23年(1934年)改為實行保甲制度,梅林屬于二十二都,南陽坊、常安里。 民國時期實行保甲制度,梅林隸屬吾峰鄉(xiāng),隴內(nèi)保,新中國成立后,梅林先后隸屬八區(qū),十一區(qū),霞陵區(qū),蓬壺區(qū)。 1958年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梅林隸屬城關(guān)人民公社,屬吾頂大隊。 1961年全縣重新劃為二十二公社,梅林獨立為大隊編制,隸屬吾峰人民公社。 1984年,體制改革,政社分開,改梅林大隊為梅林村。 |
以前沿用″鄉(xiāng)、里、都”時,蓬萊巷屬民康鄉(xiāng)常里二十二都。 1934年實行保甲制時,先屬第一區(qū),為聯(lián)保所在地,后屬吾峰鄉(xiāng)叫蓬萊巷保。 1945年歸常鄉(xiāng)叫吾頂保。 自此,吾頂成為蓬萊巷的代名詞。 新中國成立后,先是屬第三區(qū)吾頂鄉(xiāng)(含仙嶺沈姓,梅林,橫山)后歸第八區(qū)(第十一區(qū))吾頂鄉(xiāng)。 1952年初析吾頂鄉(xiāng)的仙嶺沈姓歸仙嶺鄉(xiāng),橫山歸吾西鄉(xiāng)。 土檢后增入張格,仍叫吾頂鄉(xiāng)。 1957年一度歸蓬萊區(qū),撤區(qū)并鄉(xiāng)時,屬吾峰鄉(xiāng)。 1958年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吾峰鄉(xiāng)并入城關(guān)公社,改吾頂鄉(xiāng)為吾頂大隊。 1961年全縣劃為二十二公社,析吾頂大隊為吾頂、梅林、培民三個大隊,歸屬吾峰公社。 1984年體制改革,政社分開,改吾頂大隊為吾頂村。 |
早稱桃源二十二都南陽坊,張格鄉(xiāng)。 1961年從吾頂大隊析出另立大隊時稱培民。 1949年前與吾江、半嶺村合為常山鄉(xiāng)、吾江保。 1949年后稱吾江鄉(xiāng)。 后又與吾頂、梅林、仙嶺合為吾頂鄉(xiāng)。 1958年公社化稱吾頂大隊,1961年成立培民大隊。 1984年設(shè)立培民村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