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關帝廟香亭銘》記,原名南河村。相以居黃河故道南而取名。清道光十七年(1837)陳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陳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改南河村為陳村。 |
據(jù)《張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始祖自山西洪洞縣遷此黃河故道灣曲之高地上定居,故以地形取名曲河。 |
據(jù)清康熙年間《葛氏家譜》和史小寨乾隆年間《葛氏墓碑》載,葛姓由史小寨分支于此,以姓氏取名葛莊。因重名,且位于王莊鄉(xiāng)葛莊之東,更名為東葛莊。 |
據(jù)明洪武年間,郭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當時此地大兵營很多,郭姓在大營附近扎起小營居住,因郭姓人獨居此地,故名郭小營。1958年改為郭家營。 |
據(jù)該村清乾隆年間《王姓墓碑》記載,始祖于明永樂年間自山西高陽遷西海頭定居。后有一支轉(zhuǎn)遷于此,初以建房間數(shù)稱五間房村。清康熙年間以姓氏改稱王莊。因重名,更名為東王莊。 |
據(jù)《田氏家譜》記載:祖先弟兄二人,于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遷來此處定居,故以姓氏取名田莊。 |
據(jù)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王姓墓碑》記載,明永樂年間,始祖自山西洪洞縣遷居浚北胡村,后分支于此。當時此地有一大水泊,遠望似海,人們在水泊兩頭建起起村莊,故取名海頭。按居住方位分東、西海頭。居東,稱東海頭。 |
據(jù)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王姓墓碑》記載,明永樂年間,始祖自山西洪洞縣遷居浚北胡村,后分支于此。當時此地有一大水泊,遠望似海,人們在水泊兩頭建起起村莊,故取名海頭。按居住方位分東、西海頭。居西,稱西海頭。 |
隋開皇十六年(596)置臨河縣,宋淳熙十六年(1189)臨河縣為河水淹沒。據(jù)《徐氏墓碑》記載,明永樂七年(1409)始祖東遷滑北臨河城居焉。因居遺址北,故名臨河。 |
明洪武年間,王、趙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人們靠沙丘南邊迎著太陽建起村莊,村內(nèi)并駐有里長,故取名迎陽里。清中期村中設有通郵鋪亭,故改名迎陽鋪。 |
明永樂年間,王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中有石佛像,又是驛鋪點,故取村名石佛鋪。 |
據(jù)清乾隆九年(1744年)《趙公墓碑》記載,明洪武年間,始祖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子建在一塊三角地旁邊,周圍有九股道路,故名九股路。 |
據(jù)賈姓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有古廟一座,全用酸棗樹建成,故以廟取村名為酸棗廟。 |
據(jù)《馬姓墓碑》記載:始祖自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遷此定居,以姓氏取名馬村。 |
據(jù)《李氏家譜》記載:始祖自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遷此定居,以姓氏取名李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