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高橋磷肥廠破產(chǎn)后,員工就地安置,于2005年成立社區(qū),因該廠位于高橋鎮(zhèn)中心,擬名為中心社區(qū),后報市、省審定,定為中興社區(qū),故名。 |
明代嘉靖二年,在此地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石橋,故名。 |
相傳古剎“靈巖寺”主殿廟宇座落于此,故而得名。 |
據(jù)傳,300多年前,汪氏三兄弟在此地居住,故名。 |
據(jù)說,在清嘉慶年間,此處建了一座橋,并在橋頭供奉了一尊觀音像,此地得名觀音村,故名。 |
該地地形為山崗,盛產(chǎn)黃色的茅草,稱為黃茅崗,村以此得名。 |
因此處有一座福田尼姑庵而得名。 |
約240年前,龍池鎮(zhèn)萬氏第十六代文字輩三兄弟遷居到此繁衍生息,至今已傳13代,建有宗祠一座,名三文公所。該處地形呈槽狀,除有一戶劉姓外,別無他姓,故名。 |
該村在湖廣填四川時余氏家族占了全村人口的一半,故名。 |
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在此安營扎寨攻打白鹿大王,人們就稱此處為寨子山,故名。 |
因此地為原連峨鄉(xiāng)(原意為此地連接二峨山),村以鄉(xiāng)得名。 |
據(jù)傳,原民國初期叫七保村,因1922年本村發(fā)展桃樹,故改為桃林村,故名。 |
清朝時境內(nèi)修建了一座名為回龍寺的寺廟(現(xiàn)稱倒座廟),因廟而得名。 |
此地曾有寺廟興宏寺,因廟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