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元年(1736)村西有一西北鄰東南的小清水河,由于干農(nóng)活來(lái)往趟水,行走不便,人們就用紅石墩、青石板修建了一座兩拱橋,取村名板橋。 |
明太祖洪武年間朱元璋大將常遇春在此作戰(zhàn),村內(nèi)死無(wú)一人,后楊姓遷此居住,取名冢子楊。 |
清乾隆年間朱姓村民來(lái)祖遷此建村定居,因人多、村大,取村名大朱家。 |
明永樂(lè)元年(1403)有車、陳兩家。后車姓在村中蓋起一座樓,取村名為車樓,后車姓絕嗣,陳姓興旺,更名為陳樓。 |
清嘉慶十四年(1809)因葉姓較多村莊臨大新至周口的大路,葉姓開有客店,故取名葉家店。后因葉姓人逐漸減少,而李姓人自中其從李莊遷至葉家店,人口逐漸增多,清光緒甲午年改名為店子李。 |
明末謝姓村民來(lái)祖遷此建村居住,取名謝橋。后因謝姓絕嗣,付姓人多,故更名為付寨。 |
清初有兄弟二人,一個(gè)叫張君白,一個(gè)叫張士白遷此居住,后因片名災(zāi)害,張士白遷往遜母口南居住,張君白留此地,取名張君白。 |
清初軒姓兄弟三人遷此居住建村,后建有廟堂,取名軒堂。 |
明末清初鄭姓村民來(lái)祖遷此居住建村,取名鄭莊。 |
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1436)從東一公里雞冢集遷此,取名為彰德集。后寨南一里有一名叫丁三豹的人,有錢有勢(shì),把彰德集改為丁集。 |
清初村中有一西北鄰東南流向的小清水河,河岸張姓較多,故取村名河沿張。 |
明弘光元年(1645)張姓村民來(lái)祖遷此建村定居,數(shù)年后張姓家族出一位兵馬師職位的武官,取村名兵馬張。 |
清乾隆元年(1736)為席莊,席姓占主戶。后來(lái)部分席姓遷居村南2公里處安家,稱前席,故更名為后席。 |
南北朝大梁大同八年(542)王姓村民遷此建村居住,又因村大、人多,取村名大王莊。 |
清末崔姓村民來(lái)祖遷此建村定居,取名崔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