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位于臨江溪水的東邊。 |
村在永興溪的西邊,故名。 |
建村時有建設(shè)一條新的街路。 |
原名石壁后。村背小西水,臨河巖石壁立,高10多米,遠看似石壁,此村在石壁之后。 |
因該自然村位于臨江東面5千米的天師崗南高地上,為臨江鎮(zhèn)最高的山峰,高山峻嶺,故名。 |
西漢東越王馀善在錦城筑城抗?jié)h,設(shè)有7個煙墩,迄今還有松樹墩、苦株樹墩、亭后墩、沙墩4處遺址,因名七墩。7個煙墩焚燒報警時,濃煙籠罩村莊,灼眼使人目赤,因又名赤目墩,臨江八景中有煙迷赤目墩。走出村外,就可見兩個小山墩,故又名出門墩。 |
此村明末由余姓開基,故名。 |
村中有八角井,井旁有大樟樹欄道。 |
傳說600年前有一趕牛的人,牛走入村內(nèi)不出,就扯著牛尾巴趕出,牛尾諧音源尾。 |
原名舊城,因東越王馀善在此筑城拒漢得名。清末村口拱門書“春光似錦”,遂名錦城。 |
先因蔡姓村民遷入,命名為蔡村,后因張姓人口多,改名為張山,又因村口有株大樟樹,最終改名為樟山。 |
烏巖崗山在群山中為最高山,村在烏巖山山坑中,小溪水從高處山坑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