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保山縣志》稱“北瓦窯”,因位于瓦窯河北岸。瓦窯,最早有人在此建窯燒瓦,后有人家遷來居住形成村落,以此為村名。 |
最早為大小五寨,由于此寨人多寨大,以此為村名。 |
該村為白族寨子,原稱阿倮寨,民國《保山縣志》稱“安樂寨”,后簡稱安樂,為“安居樂業(yè)”之義。阿,為語氣詞,倮,古代為少數(shù)民族的自稱。語言與大理大體相同。 |
該村旁一帶山高坡陡,有一條趕馬道彎彎轉轉,以此為馬轉彎。 |
該村祖祖輩輩每年春節(jié)善耍龍舞獅,以此簡稱龍舞。 |
以該村種植木瓜樹較多得名。 |
本村建村時,以毛竹搭棚居住,后以此為村名。 |
本村坐落于橫山梁子,以此為村名。橫山,相對對面的山脈走勢為橫向,故名。 |
本村坐落于瓦窯河拐彎較多的河畔,原稱曼帕寨,為傣族語地名,后漢族遷來居住,稱為河灣。據(jù)上河灣石碑記載,清雍正三年(1725)后形成上、中、下三寨,此寨居上,故名。 |
本村居住在瓦窯河灣道較多的岸邊,這里有上、中、下河灣3個村,此村居下,故名。 |
本村希望生產生活繁榮,興旺發(fā)達之意,以此為村名。 |
本村祝姓人家居多,以此為村名。 |
上麥莊,此地土壤氣候適宜種麥,后有人家遷來居住形成村落,分為上、下兩村,本村居上,故名。 |
民國《保山縣志》載:“保山壩北,老營高原,古名為阿隆村,……。清咸豐年間,李(鳳祥)氏弟兄,率鄉(xiāng)勇數(shù)千,憑此固守,歷八年之久!笨芍怯杀敬謇钍闲值苕(zhèn)壓杜文秀起義在后山設置營盤固守,后人以此改稱“老營”。 |
阿石寨為白族語,“阿石”意為石多沙厚,“寨”讀音為“ye”,意為寨子。阿石寨意思就是在石多沙厚地上建的寨子。語言與大理白族大體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