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縣遷來一批居民在此處修建了一座佛爺廟。有一只羊半夜常在廟頂大叫便傳此廟為羊叫廟”。清咸豐四年(1854)修寨,將周圍幾個村莊筑入寨內(nèi)合為一大村,取名楊家廟。后演變?yōu)闂顝R。后以方位分成四個村,因位于東,故稱東街。 |
明永樂年間來祖原居山東省濟南府,因遭劫難遷居此地,取名為夢臣村。后因李自成在東西兩村安營扎寨,借此更名為軍營。 |
耿姓遷此建村居住,取名為耿莊。 |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祁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莊規(guī)模較小,故取名小祁。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縣遷來一批居民在此處修建了一座佛爺廟。有一只羊半夜常在廟頂大叫便傳此廟為羊叫廟”。清咸豐四年(1854)修寨,將周圍幾個村莊筑入寨內(nèi)合為一大村,取名楊家廟。后演變?yōu)闂顝R。后以方位分為東、西、南和北四個村,因在北邊,取名北街。 |
原名興隆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王姓遷此定居,人口逐漸增多,且位于鐵底河拐彎處,故取名為王灣。 |
據(jù)《張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張姓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楊廟西北2.5公里處,且距鐵佛寺、楊廟都是五里地,村民多姓張,并列有東張,中張,西張。該地位于東部,為東張。1983年,因村大,以方位分為前街、后街兩個村。 |
古時候建有一座廟,紅磚紅瓦全是紅色,初一十五燒香者很多,時間長久村名演變成洪廟。 |
牛莊: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牛姓由山西洪洞縣遷移此地,以姓定村名叫牛莊。王莊:元代末年一姓宋的大戶,在此建村,取名宋莊。后來姓王的一戶也來到此地安家落戶,漸漸的宋姓村民,逐漸衰退,王姓興旺。清乾隆年間更名為王莊。 |
據(jù)《張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張姓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楊廟西北2.5公里處,且距鐵佛寺、楊廟都是五里地,村民多姓張,并列有東張,中張,西張。該地位于東部,為東張。1983年,因村大,以方位分為前街、后街兩個村。 |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該地建有一寺院,內(nèi)有三尊鐵佛,因此而得名鐵佛寺。 |
明洪武四年(1371)李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當時一位老人很愛種花,并在花園的周圍全都栽上格針樹,以保護園中花草,故取名為格針園。 |
清康熙七年(1668)原是東劉莊和西黃莊兩個莊組成,李姓家族移入后,李姓逐年增多,劉黃兩姓逐年減少,鄰村又都小于此村,故取名李大莊。 |
碑文記載,原住三里孔1公里處,原名孔寨因遭劫,村莊被燒,人口死亡多半,余戶柳姓較多,后搬到此處,取名柳莊。 |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該地挖一條小河,很多居民遷居此地,故取名小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