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縣遷來一批居民在此處修建了一座佛爺廟。有一只羊半夜常在廟頂大叫便傳此廟為羊叫廟”。清咸豐四年(1854)修寨,將周圍幾個(gè)村莊筑入寨內(nèi)合為一大村,取名楊家廟。后演變?yōu)闂顝R。后以方位分成四個(gè)村,因位于西,故稱西街。 |
原名白沙崗。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孔姓從太康芝麻洼孔寨搬遷此地。清文宗咸豐六年(1856)懸富,建樓數(shù)間,修筑寨墻,故名孔樓寨,1947年更名為孔樓。 |
清光緒三年(1877)從呂寨移至此地,名新呂莊,因年久而演變?yōu)閰吻f。 |
據(jù)《葛氏家譜》記載,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葛姓由山西洪洞縣遷于太邑縣南馬鞍寺北二里東葛堂定居,當(dāng)時(shí)兄弟四人,朝延不容同居,于1487年分一支遷往太康縣城北13.5公里,楊廟西2.5公里處定居,取名車輔崗。1950年更名為葛莊。 |
據(jù)《張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張姓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楊廟西北2.5公里處,且距鐵佛寺、楊廟都是五里地,村民多姓張,該地并列有三個(gè)張姓村,該地位于西,故稱西五里張。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縣遷來一批居民在此處修建了一座佛爺廟。有一只羊半夜常在廟頂大叫便傳此廟為羊叫廟”。清咸豐四年(1854)修寨,將周圍幾個(gè)村莊筑入寨內(nèi)合為一大村,取名楊家廟。后演變?yōu)闂顝R。后以方位分為東、西、南和北四個(gè)村,因位于南,故稱南街。 |
古時(shí)候叫“自來村”,有祁,辛,葛,王四姓,這祁姓人多,村名改成祁樓。 |
明萬歷元年(1573)來祖韓宏由縣西毛堂逃荒于此安家落戶,因距楊廟4里地,故名稱“四里橋”。清末更名為韓莊。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當(dāng)時(shí)有肖、曹兩家,取名為肖曹莊。 |
清順治四年(1647)王姓家族由楊廟南街移居此地,因人多,村子大,故取名大王莊。 |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馬、李、席三姓居住此地,馬姓來的最早,且人多,故取名馬莊。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龐氏家族從山西省洪洞縣遷移此地,并且建有樓房,故取名為龐樓。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龐氏家族從山西省洪洞縣遷移此地,并且建有樓房,故取名為龐樓。 |
據(jù)《陳氏族譜》記載,孔子的學(xué)生陳子禽之墓在西北1公里處,故取名陳莊。 |
東漢初有臥龍崗之稱,劉秀走南陽(yáng)經(jīng)過此地,得名為轉(zhuǎn)龍店,據(jù)明萬歷年間和清康熙年間的廟碑載為“磚籠店”。后來人多,部分村民遷北邊建新村,稱后店,改稱前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