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丁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住戶中間有一小巷,當時稱小胡洞,叫丁家胡洞,后演變成了丁胡同。以村名命名。 |
清乾隆六十年(1795),張姓自今蘭考縣張君墓張氏寨村遷此,以村名命名。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郭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后與村東鄭莊合并,因村西百米處有“泰山奶奶廟”一座,改今稱。 |
據(jù)《張氏族譜》載:“明永樂年間,張氏自鹿邑縣汾灘集遷此,后發(fā)展成集,曰張家集。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遭黃水,集不存,清同治元年(1862)。筑寨改今名。 |
明正德年間,鄧姓自山東定陰縣遷此,名鄧莊。清咸豐年間筑寨,改鄧寨。后鄧寨以西劃分為鄧西。 |
明正德年間,鄧姓自山東定陰縣遷此,名鄧莊。清咸豐年間筑寨,改鄧寨。 |
1910年,郭姓從郭堂村遷此定居,時睢州至開封管道在門前通過,里人呼管道沿。后萬、賈、李等共姓相繼遷此,村人商議改今名新莊。以村名命名。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韓、常兩姓自山西洪洞縣遷土崗前建村,因土崗半坡處有一大洞,深不可測,一風水先生經(jīng)過此地,說數(shù)年后此處將變成大土崗,里人信以為真,稱破災難將凸出的土崗短住,即截住,使其不能生長,故名短崗。以村名命名。 |
據(jù)此處古有土崗,雜草叢生,野牛出沒,隋中葉,一老農(nóng)于此種瓜,用一剌黃瓜制服野牛,代其耕田,后漸成村居,故曰“牛牧崗”。 |
秣坡,曾呼秣馬坡。據(jù)公元9-23年間,劉秀被王莽追逐至村北沙坡上,休兵秣馬。翌日,行前給取名“秣馬坡”。元朝中葉,王、崔、劉姓遷坡前居住,漸成“五拐”、祠堂崗、劉莊、西劉莊四村,統(tǒng)稱“秣馬坡”,后簡呼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