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8日竹府函(2020)59號文批準,將圣宮社區(qū)、合結村、共和村合并為一個社區(qū),新社區(qū)命名為二圣宮社區(qū)。 |
解放前期名1保,1952年土改建政時名五方村,1958年公社化時為東風公社什地營1管區(qū),1962年改為什地公社1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命為五方大隊,1984年改為五方村,2007年底與安順村合并,仍取名為五方村,劃分為16個村民小組,沿用至今。 |
解放前夕屬3保,1952年土改建政時名三星村,1958年公社化時為東風公社什地營3管區(qū),1962年改為什地公社3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命名為綿河大隊,1984年改為綿遠河村,2007年12月與永平村合并,取名為綿河村,設16個村民小組,沿用至今。 |
1952年土改建政時名為同義村,1981年地名普查時改為同義大隊,1984年更名為同義村,2007年底與和平村合并,仍取名同義村,劃分為17個村民小組,沿用至今,居住于此地的群眾通過選舉產生的基層自治組織。 |
解放前夕屬11保,1952年土改建政時名雙瓦村,1958年公社化時為東風公社什地營10管區(qū),1962年改為什地公社10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命名為雙瓦大隊,1984年改為雙瓦村,2007年底與協(xié)合村合并,仍取名雙瓦村,劃分為16個村民小組,沿用至今。 |
1952年土改建政時名為紅社村,1981年地名普查時改為紅社大隊,1984年更名為紅社村,2007年底與同協(xié)村合并,村名仍沿用紅社村,劃分為14個村民小組,沿用至今,居住于此地的群眾通過選舉產生的基層自治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