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指導(dǎo)史上編戶有三里,沿用至今。[詳細] |
韋寺莊,該村為韋姓人在古寺廟旁所建,故名。[詳細] |
云姚,壯語Vunzyiuz,“云vunz”指人、人家,“姚yiuz”指姚姓,即姚姓人。傳明崇禎元年(1628)由東蘭縣姚姓人遷建,故名。[詳細] |
因駐地在山背、大河2村之間,各取一字得名。河指大河自然村,山指山背自然村。[詳細] |
因取所轄森塘、隆桃2自然村各一字而得名。森指森塘自然村,隆指隆桃自然村。[詳細] |
1945年高橋、仁和合設(shè)高仁村,各取一字得名。高指高橋村,仁指仁和村。[詳細] |
大黃莊,傳明洪武二年(1369)由東蘭縣黃、石兩姓人遷建,因黃姓人較多,故名[詳細] |
民國時設(shè)龍還、聯(lián)樂2村,1953年合設(shè)龍聯(lián)鄉(xiāng),各取一字得名[詳細] |
1953年3村合設(shè)雙良鄉(xiāng),因良仙村、良龔村較大而得名。雙良指良仙村、良龔村。[詳細] |
1953年舊羅圩(老圩)、新羅圩(新圩)合設(shè)雙羅鄉(xiāng)。[詳細] |
1953年設(shè)立雙吳鄉(xiāng),因取西吳、雙異2自然村各一字得名。雙指雙異自然村、吳指西吳自然村。[詳細] |
因黃姓人在形似圓鏡之地建村得名。后慣寫成黃境。[詳細] |
民國時設(shè)黃蒙、楚京、魁黃3村,1953年合設(shè)黃楚鄉(xiāng),各取一字得名。[詳細] |
長塘莊,傳明永樂八年(1410)由東蘭人遷建,因村中有一長形池塘得名。[詳細] |
東吳原名吳村,傳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由東蘭縣吳姓人遷建,以姓氏取名。后因鄰近也有吳村,便以方位區(qū)別改為東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