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李氏家譜》載:元代山東高唐人李原,為避兵亂遷此定居,以諱名村,初稱李原。明成化年間有集市,清咸豐年間筑寨,名李原寨,演稱今名。 |
先祖系李原集李氏分支,清咸豐年間建兩個習武場,俗稱兵營。此處在北,故名。 |
清順治十三年(1656)魏氏自小洪河南岸和樂村(今大胡莊)遷此,魏中孝率眾在河上修橋一座,故名。 |
明洪武末年蘇氏從鹿邑縣城內遷此建村,故名。 |
明嘉靖年間劉氏自太康縣劉老家遷此定居,以種田養(yǎng)豬為業(yè),常售豬崽,人稱“小豬劉”,又演為“小朱劉”,簡稱今名。 |
明洪武年間閻氏自山西五里莊遷此,南靠渦河渡口。以撐船擺渡為生,故名。清康熙年間為南北交通要道,形成集市,亦稱閻口集。 |
明永樂年間,姚氏從太康縣遷此建村,蓋土樓一座,故名。 |
明代,方氏自太康縣大蔡莊遷此建村。 |
明洪武年間尹氏遷此。 |
北宋,彭氏自太康縣城東北大彭莊遷此,并于村東南隅建白衣奶奶廟,初名彭廟。太宗時有村民北遷建村,以其在前,更名前彭廟,簡稱今名。 |
據《鄭氏族譜》載:明永樂四年(1406)鄭德從山西洪洞縣遷民于此,初名鄭莊,清乾隆年間筑寨,而得名。 |
明代,趙氏遷此,初名趙莊,后蓋樓房,更名趙樓。1981年改今名。 |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侯氏從山西泌源縣朗壁村遷此定居,后蓋樓層一座,故名。 |
明成化年間劉氏從劉六寨(古村名,現(xiàn)已廢,約在李原集西南3千米處)分出,因在關帝廟東側,故名。 |
初為張氏建村,名張鴰張。明洪武年間魯氏從山東遷來,人丁興旺,為村中望族,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