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名工布江達宗,1960年1月由太昭縣改現(xiàn)名,藏語意為凹地大谷口,據(jù)《中國地名辭源》:縣沿宗名,宗因地形而得名,境內(nèi)南為山地分布,北為河谷平地,縣治地處由山地向平地過渡的地方曾譯工布降達、甲達、扎木達、佳木達、江達。 [詳細] |
1959年8月由則拉宗大部和羌門拉宗及窩絨谿合并設(shè)縣,因縣政府設(shè)在米林村得名;藏語意為藥洲之意、產(chǎn)藥之地,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因境內(nèi)生長著多種多樣的藏草藥得名,另說以前該村上面有艾米仲村,被燒后在其下方重建村落,米意為下,意為下洲。 [詳細] |
清光緒七年(1881)設(shè)地東宗,治地東村故名,后遷墨脫村而改墨脫宗,1959年7月與金珠谿、旁辛谿合并設(shè)縣;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因境內(nèi)山青水秀、四季花香得名;藏語意為花朵、隱藏的蓮花,示以花鄉(xiāng)之意;或說因“當(dāng)?shù)貧夂驕嘏,四季花?得名。 [詳細] |
1966年5月由桑昂曲宗縣改現(xiàn)名,藏語意為扎察(扎)部族的人的居住地,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因這里最早為察人所居住的地域得名;曾譯雜夷、雜榆、雜隅、雜瑜、咱、咱義。 [詳細] |
1960年由朗宗和古如朗杰谿、金東谿及加查宗東部合設(shè)朗縣,藏語朗意為想像、顯現(xiàn),傳說這里是朗巴夏仲想像出來的地方,曾譯囊、郎、朗營、朗谿。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