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筑基”,彝語“筑”為小野雞,“基”為青松,即經常有小野雞出沒的青松林,清雍正年間演化為“竹基”。 |
原名“阿擺矣”為彝語,“阿”系前綴詞,“擺”為山,“矣”水,意為在山腳有水的地方,后改名為“阿白”。 |
彝語“籠”為山城,“甸”為壩子,即有山城壩子。 |
彝語“抵”為山旁水畔,“魯”為大村,即依山傍水的大村。 |
原名“且白”,彝語,“且”為河畔,“白”為山,意即山麓河畔的村莊。1932年“且白”演化為“七排”。 |
原名“歹塢”,彝語,“歹”為洼地,“塢”為闊地,1950年易“歹”為“斗”,即山下的曠洼之地。 |
彝語“塢”,為曠地,“白”為山,意指山腳曠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