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清順治十三年(1656)侯姓始遷祖由河北保定府遷此定居,建廟祈福,立村曰侯廟。清光緒二十六年《壽張縣志》曰其為“侯家廟集”。二說距此東三里有村曰“元官集”,村中均為侯姓,元代有在朝為官之人,在此立廟,清初季姓自河北遷來后依廟定居,以為村名。 |
明萬歷年間,李氏始遷祖遷至此立村,取名“李家莊”,簡稱“李莊”。1983年,因與清水河公社李莊大隊(duì)重名,且在侯廟集北,更名為“后李莊”。 |
明洪武年間,趙氏始遷祖由山西洪洞縣老鴰窩始遷壽張縣竹口鎮(zhèn),復(fù)遷縣城西南曹家樓,世居數(shù)百年。明末因避亂遷城西南三十里處,取村名趙莊。 |
本村建于明萬歷年間,因孟姓立村建樓房居住,故名孟樓。 |
明崇禎十三年(1640)邱氏由順天府順義縣遷至山東壽張縣西南三十里建村,以姓氏命村名邱家莊。1964年改為邱莊。 |
明洪武二年(1369),王氏人由山西洪洞移民遷至山東壽張縣西南劉莊(今屬臺(tái)前縣)。至二十一世(清代)遷今址。還有部分居民由山東鄆城縣棗行村遷來,在此定居建村。初來時(shí)此處土地荒堿,得名堿場。后分村,位于東部,故名東堿場。 |
明洪武二年(1369),王氏人由山西洪洞移民遷至山東壽張縣西南劉莊(今屬臺(tái)前縣)。至二十一世(清代)遷今址。還有部分居民由山東鄆城縣棗行村遷來,在此定居建村。初來時(shí)此處土地荒堿,得名堿場。后分村,位于西部,故名西堿場。 |
先民最早由山西洪洞縣遷至北京上馬臺(tái),又遷至山東省濱州浦臺(tái)縣,清康熙年間再至現(xiàn)址。因藍(lán)、趙兩姓人為多數(shù),故名。后“藍(lán)”演化為“蘭”。 |
清代,始遷祖由王英樓遷此,在一土臺(tái)上建房居住,命名臺(tái)村。 |
清宣統(tǒng)年間,宗、董、孟、王四姓人家因家境貧困,舉家遷來居住。1905年周邊又遷來六姓人家,合成一個(gè)村莊,因這些村民都來自四面八方,故村名為四合村。 |
清嘉慶十五年(1810),金姓由山西洪洞縣移民遷此建村,以姓氏命名金莊。因與今清水河鄉(xiāng)金莊同名,1983年經(jīng)政府批準(zhǔn),改為北金莊。 |
明萬歷年間,邢氏始遷祖由山西洪洞縣邢莊遷此建村,為寄念懷,以原籍村名為名,取名邢莊。 |
明洪武年間,孫姓由北京通州遷此居住,建村時(shí)有一坑洼地,取名孫洼。 |
明初期大移民時(shí),徐氏祖先徐九齡攜族人從山西臨汾遷至壽張東南2千米處建立徐嶺村(今屬城關(guān)鎮(zhèn))。清光緒三年(1877),徐長修、徐善修等人因家境貧困逃荒至侯廟西4千米處今址建村。因懷念故土,故仍以徐嶺村稱之。 |
明景泰六年(1455)建聶井,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建張莊。1955年聶井、張莊二村合二為一,稱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