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葉,村內(nèi)張氏在花園中蓋樓一座,名張樓。1982年改今稱。 |
清乾隆末年,吳,林,郝三姓同住此村,為吳林郝村,后取諧音五里河。 |
清末,王姓自孫六遷此建村,名王大莊。1982年分為王大莊東,王大莊西2個村,此村居?xùn)|,故名。 |
清乾隆二十年(1755),亓姓從山東遷此,故名。 |
明中葉,為山東曹州知府劉氏佃戶莊,為劉官莊,清嘉慶五年(1800),楊姓由蘭封到此,因族人出過狀元,故易名楊官莊。 |
清崇德四年(1639),底氏族人為避胡之亂,從河北順天府文安縣遷此定居,取村名底莊。1998年底莊村民委員會分為底東、底西2村。因村居西,故名。 |
據(jù)歸德府舊志載:葛崗在考城縣(今北關(guān)南)二里,世傳為葛洪煉丹處。又晉朝有一名大臣魏葛洪,因皇帝怕死,命葛洪上山煉長生不老藥,他煉不成仙丹而死于山上,傳說他成了神仙,后人把他住的莊為葛仙集,洪水過后,姓司的住到,因是姓葛的崗子,又名葛崗集。另古代村人葛洪一日在田間耕作,忽遇一路翁詢問上天之路,葛戲指百年老柳,翁果去,葛亦隨之升仙。 |
明成化十年(1474),柴姓住此開一油坊,得村名柴油坊。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趙姓從山東曹縣遷此,二姓合力圍村筑寨,改村名同心寨,后柴姓旺,易村名柴油坊寨,簡為柴油坊。 |
村原為明代兵部司馬楊博族人住處,稱楊樓。明永樂十四年(1416),靳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后易今名。 |
清初,村曾建有廟,因距舊考城八里,人為八里廟,清末,趙姓自柴油坊遷此蓋樓一座,因村小,取村名趙小樓。以村名命名。 |
明末,李自成攻打北京,后失利后退向南方,經(jīng)過數(shù)日行軍到此處,安營扎寨養(yǎng)老三軍,休整數(shù)日后,分附火工司放火失色起營,火工司點(diǎn)失色后狼煙四起,李自成往后已看火煙四起,隨起名煙墩村。另據(jù)《辭!份d,古代,邊關(guān)為傳遞信息,每40華里設(shè)烽火臺一座,點(diǎn)燃一種摻有狼糞的燃料以聯(lián)絡(luò)。為古烽火臺處,為狼煙土墩,后簡為為煙墩。 |
明萬歷年間,馮姓遷此,原曾用馮莊,后建樓一座,易現(xiàn)名馮樓村。 |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李姓自河北遷此,依交通優(yōu)勢,五天一小集,故名。 |
原名張樓,多張姓居住。明末,金氏攜子逃難于此,在縣城西南六里金樓村暫居,勤儉持家,男耕女織,后張姓把樓賣于金氏,時名未改,1982年因重名,冠以方位改今名。 |
《王氏族譜》載,明洪武二十年(1387),王氏奉旨由山西洪洞遷此,因村大,起名大王莊。1998年,大王莊村分設(shè)為東西兩個村委會,東邊的稱王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