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始屬沙縣地域,明成化年間(1465-1478)為沙縣二十二都的一個村莊,明代中葉才辟墟設鎮(zhèn)。 1939年1月4日,成立三元特種區(qū)署(為二等區(qū)署),直屬福建省政府。 2月1日正式對外辦公。 1940年設置三元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qū)。 1947年始,三元縣屬第六行政督察區(qū)。 1956年7月,三元、明溪兩縣合并設置三明縣。 1959年2月,三明縣與福建省三明重工業(yè)建設委員會合并,設三明人民公社籌備委員會(地級)。 1960年1月,原三元縣區(qū)域設立省轄三明市(地級),三明縣(原明溪縣域)劃歸三明市管轄。 1970年,三明專區(qū)改稱三明地區(qū),三明市屬三明地區(qū)。 1983年5月,三明地區(qū)撤銷,地轄三明市改設為省轄三明市,為三明市轄三元區(qū)。 2021年2月撤銷梅列區(qū)、三元區(qū),成立新的三明市三元區(qū)。 |
東晉太元四年(379)改南平縣為延平縣,同時在延平縣南鄉(xiāng)沙源地設沙戍。 劉宋元嘉年間(424-453)設沙村縣,屬建安郡。 宋、齊建置、隸屬不變。 隋改沙縣,尋廢。 唐武德四年復置沙縣,隸屬建州。 后并入建安縣。 唐永徽六年(655)又復置。 1983年撤銷三明地區(qū)行政公署,改設三明市,沙縣為三明市轄縣。 2021年1月12日,經(jīng)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沙縣,設立三明市沙縣區(qū),沙縣區(qū)為三明市轄區(qū)。 |
明溪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漁塘溪一帶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自己的文明。 縣境秦屬閩中部,西漢屬閩越地,東漢為會稽南郡。 三國屬吳建安郡,晉屬晉安郡,隋代屬邵武、綏城地域,唐、五代至宋代屬汀洲和南劍州及邵武地,宋設清流縣明溪鎮(zhèn)(驛)。 明成化六年(1470年)以明溪鎮(zhèn),取將樂、沙縣、泰寧、寧化和清流部分地置縣,初名歸化是“因有古歸化地在其中”及歸順朝廷成化之意。 在這前后,由于戰(zhàn)亂、災荒等諸多因素,大舉南遷的中原漢人,歷經(jīng)長途跋涉,幾經(jīng)輾轉(zhuǎn)之后,陸續(xù)在縣境內(nèi)居住,這里因而成為中原漢人聚居地。 客家人以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和發(fā)展的文化,促進明溪地方農(nóng)業(yè)和冶煉業(yè)的發(fā)展。 500多年來,主客和睦相處,共同建造家園。 清代至民國初,明溪屬汀州府、汀漳道。 民國20年(1931年)為蘇維埃福建省歸化縣革委會,列入中央蘇區(qū)版圖;民國23年成立福建省歸化縣蘇維埃政府,后又隸屬閩贛省蘇維埃政府。 民國22年5月,因與綏遠城和云南紫云縣同名歸化,就更改縣名。 以境內(nèi)的漁塘溪將城區(qū)分成大小阜,兩阜相對如“明”字,故更名明溪縣。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屬福建第七、九行政督察區(qū)(長汀、永安),解放戰(zhàn)爭時期屬福建永安行政督察區(qū),1949年10月24日明溪和平解放后屬永安專區(qū)。 1956年與三元縣合并,稱三明縣,屬南平專區(qū)。 1961年恢復明溪縣建置,隸屬三明專區(qū)(地區(qū)),現(xiàn)為三明市轄縣。 |
清流,古屬黃連峒。 周、春秋末為閩越地。 秦屬閩中郡。 漢屬閩越。 東漢屬會稽南郡。 三國屬建安郡。 晉為新羅縣,地屬晉安郡。 隋開皇(581-600)并入邵武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改屬汀州府龍巖縣。 后唐為長汀、寧化兩縣地,屬汀州府。 五代初屬閩王,后屬南唐。 后晉屬寧化麻倉里,設清流驛。 宋元符元年(1098),劃寧化六團里、長汀二團里置清流縣,屬汀州府。 縣治設坊郭里,后稱城關。 紹定元年(1228),撤銷縣建置。 元至元八年(1271),恢復清流縣建置,屬汀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汀州路改為汀州府,清流屬汀州府。 清代屬福建汀州府。 1912年屬福建省西路道。 1914年,屬汀樟道。 1931年屬中央蘇區(qū)。 1933年11月至1934年2月,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發(fā)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及福建人民政府,將福建劃為4個省,清流屬龍漳省。 1934年3月后,屬福建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5年10月,屬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1946年屬福建省第九行政督察區(qū)。 1947年7月,屬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區(qū)。 1950年2月,屬福建省人民政府永安專員公署。 全縣設3區(qū),轄42個鄉(xiāng)鎮(zhèn)。 1956年5月,并入龍巖專員公署。 1958年5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全縣并為1鎮(zhèn)15鄉(xiāng)。 同年10月,各鄉(xiāng)鎮(zhèn)改稱人民公社。 1959年2月,清流、寧化合并,稱清寧縣。 原清流縣轄區(qū)設6個公社、8個管理區(qū)。 1961年6月,恢復清流縣建置,屬龍巖專員公署,設14個公社。 1963年5月,屬三明專員公署。 1968年,屬三明地區(qū)革命委員會。 1968年11月,成立清流縣革命委員會,屬三明地區(qū)管轄,設14個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10月,清流縣革命委員會改稱清流縣人民政府,屬三明專員公署。 1982年3月,全縣設14個公社鎮(zhèn)管理委員會1個鎮(zhèn)人民政府。 1983年4月至今,屬三明市。 |
始稱黃連峒,三國時屬吳建安郡綏安縣。 唐乾封二年(667)始設黃連鎮(zhèn),開元十三年(725)升為黃連縣,治在今城郊鄉(xiāng)高塹村江下,屬江南道建州。 天寶元年(742)取“寧靖歸化”之義改名寧化縣,屬臨汀郡。 乾元元年(758)復屬汀州。 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治遷今址。 元屬汀州路。 明、清屬汀州府。 1913年屬西路道。 1914年屬汀漳道。 1928年廢道直屬福建省。 1930-1934年為中央蘇區(qū),曾建寧化、澎湃、泉上等縣蘇維埃政府。 1934年屬第八行政督察區(qū)。 1935、1947、1949年歷屬第七、第六、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1950年3月屬永安專區(qū)。 1956年改屬龍巖專區(qū)。 1960年清流縣并入,改名清寧縣,治仍舊。 1961年8月復置寧化縣,仍屬龍巖專區(qū)。 1962年改屬三明市。 1963年屬三明專區(qū)。 1971年屬三明地區(qū)。 1983年7月屬三明市。 |
大田縣早在周前就有人到均溪兩岸定居。 夏屬楊州地。 周屬七閩地。 秦屬閩中郡。 漢屬南平縣。 唐屬江南東道福州。 南唐歸劍州。 宋隸南劍州。 元歸福建道延平路。 明嘉靖十四年(1535),割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個縣的邊緣地帶合置大田縣,屬延平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屬永春州。 1912年隸屬南路道。 1914年大田隸屬廈門道。 1927年直屬于福建省。 1933年屬興泉省。 1934年福建省屬第四行政督察區(qū)。 1935年福建省屬第六區(qū)。 1943年隸屬第六區(qū)。 1950年2月4日,大田縣屬永安地區(qū)專員公署。 1956年6月改屬晉江地區(qū)專員公署。 1963年3月,劃歸三明專區(qū)。 1983年隸屬三明市至今。 |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置縣,治所今城關鎮(zhèn),隸屬福州。 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改屬劍州(州治在今南平市)。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起,屬南劍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屬南劍路。 延祐元年(1314)屬延平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屬延平府。 民國初期先后屬北路道、建安道。 1927年直屬福建省。 1934年7月改隸第三行政督察區(qū)。 1935年改隸第二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仍隸屬第二行政督察區(qū)。 1950年屬南平專區(qū)。 1970年6月改屬三明專區(qū)。 1971年屬三明地區(qū)。 1983年4月屬三明市。 |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析建安縣校鄉(xiāng)置將樂縣,屬建安郡。 晉隆安三年(399)析西鄉(xiāng)置綏安縣,義熙元年(405)改綏城縣。 隋開皇十三年(593)并入邵武縣,隸撫州。 唐武德五年(622)恢復將樂縣;七年(624)又并入邵武,垂拱四年(688)再恢復;元和三年(808)并入邵武、建安二縣,五年(810)又恢復,屬建州。 五代閩天德三年(945)升為鏞州,南唐時廢州為縣。 宋后歷屬劍州、延平路、延平府、建安道。 1950年l月18日解放,歷屬南平專區(qū)、三明專區(qū)(地區(qū))、三明市。 |
春秋時屬越國之閩越的一部分。 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屬閩越王無諸領地。 秦屬閩中郡。 西漢初屬閩越國,漢武帝時屬揚州會稽郡冶縣,后屬建安縣。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屬揚州建安郡綏安縣,后改綏安為綏城。 隋唐時屬建安縣、邵武縣、綏城縣。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將原綏城縣地分置歸化(即今泰寧)、黃連(即今建寧)兩鎮(zhèn),歸化鎮(zhèn)治所在今城區(qū)前坊街位置,隸屬于江南東道建州,泰寧從此有了單獨的政區(qū)設置。 五代時,隸屬于閩國建州(后改鎮(zhèn)安軍、鎮(zhèn)武軍)。 南唐保大三年(945),改歸化鎮(zhèn)為歸化場,屬永安軍(后改忠義軍)。 南唐中興元年(958),升歸化場為歸化縣,縣治在今城區(qū)前坊街位置,屬忠義軍,泰寧建縣從此始。 宋代,縣治遷至今城區(qū)爐峰山下(即今縣政府所在位置)。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隸屬于福建路建州。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隸屬于福建路邵武軍。 宋元祐元年(1086)哲宗皇帝將孔子家鄉(xiāng)闕里府號“泰寧”賜為新縣名。 元至元十五年(1278)隸屬于福建行中書省邵武路,二十二年隸屬于江浙行中書省福建道宣慰使司邵武路。 明洪武二年(1369)隸屬于福建行中書省邵武府,九年隸屬于福建布政司邵武府。 清代沿明制隸屬于福建布政司邵武府。 民國時期,1913年隸屬于福建省北路道。 1914年隸屬于福建省建安道。 1928年直屬于福建省政府。 1931-1934年屬于中央革命根據(jù)地21個縣之一,隸屬于閩贛省。 1931年6月至1934年7月,在現(xiàn)轄境范圍內(nèi)先后建立8個區(qū)蘇維埃政府、66個鄉(xiāng)蘇維埃政府。 民國時期,1934年7月屬于福建省第九行政督察區(qū)(邵武)。 1935年10月改隸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區(qū)(長。 1938年改隸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區(qū)(建陽)。 1940年改隸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區(qū)(南平)。 1950年2月9日泰寧解放,隸屬于第二行政督察區(qū)(后改稱南平專區(qū))。 1970年6月劃歸三明專區(qū)管轄。 1971年屬三明地區(qū)。 1983年屬三明市。 |
春秋戰(zhàn)國屬越國地。 秦屬閩中郡。 漢屬會稽郡冶縣地。 東漢初屬會稽郡,后屬建安郡。 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260),析建安縣東部地置將樂縣,西部地置綏安縣(地域含今建寧、泰寧、寧化等),治所位于建安郡校鄉(xiāng)西偏地(即今縣城西南約1.5千米處的高沙洲),屬建安郡(治所今建甌縣)。 晉屬建安郡,隸江州。 東晉義熙元年(405),避帝(安帝)諱,改綏安為綏城,仍屬建安,隸江州。 宋、齊,仍隸江州。 梁武帝時,屬建安,隸東揚州。 陳武帝時,屬建安,隸閩州。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綏城并入泉州。 十二年(592),以原綏城地并入邵武,屬撫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以邵武分出綏城故地復置綏城縣,隸建州(今建甌縣)。 唐貞觀三年(629年),再次并入邵武,隸建州。 中宗嗣圣五年(688)夏再置綏城縣,隸建州。 肅宗乾元二年(759),析綏城縣地置歸化、黃連二鎮(zhèn),歸化即今泰寧,黃連就是現(xiàn)在的建寧。 乾符五年(878),唐朝廷以黃連鎮(zhèn)人陳巖率軍抵御黃巢、守土有功,賜黃連鎮(zhèn)為義寧軍,置鼓角、賜牌印、治永安(即今里心鎮(zhèn)),屬建州。 不久軍廢,改為永寧鎮(zhèn)。 南唐保大四年(946),李璟率兵破建州后,永寧鎮(zhèn)改為永安鎮(zhèn),次年改為永安場。 中興元年(958),升永安場為建寧縣,名稱沿用至今,縣域與今同,治所遷至葛藤窠(即原濉城鎮(zhèn)政府駐地,斜對面300米為建寧縣人民政府,屬建州。 宋代建寧縣屬邵武軍,隸福建省。 元代建寧縣屬邵武路。 明代、清代,建寧屬邵武府。 1912年,廢邵武府,置北路觀察使,駐延平,轄含建寧在內(nèi)的17縣。 1914年改北路觀察使為建安道,建寧屬之。 1928年實行新制,廢建安道,建寧直屬福建省政府。 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1931年至1934年,建寧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初屬江西省蘇維埃,1933年5月起劃歸閩贛省蘇維埃,11月起為閩贛省蘇維埃政府駐地。 同年3月,建寧溪口區(qū)(指溪源、鲇坑、楚尾、陳嶺、武調(diào)等村,后同)劃歸泰寧蘇維埃管轄,后歸還。 8月,建寧均口區(qū)和瀾溪區(qū)的一部分劃歸剛成立的彭湃縣蘇維埃管轄。 民國23年1月,建寧的溪口區(qū)劃歸剛成立的黎南縣蘇維埃。 5月16日,國民黨軍占領縣城,閩贛省領導機關遷駐伊家都上(今鄉(xiāng)政府駐地),劃建寧的均口區(qū)、黃嶺區(qū)、瀾溪區(qū)、設為省直屬均口特區(qū)。 8月,均口特區(qū)劃歸彭湃縣(駐地在今寧化縣安遠鄉(xiāng))。 是年,國民黨政府將建寧縣劃歸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邵武)。 次年改隸第七專員公署(長。 1940年起,改隸第二專員公署(南平)。 1950年2月11日建寧解放。 1950年至1970年6月,建寧縣隸屬福建省政府南平專員公署。 1970年7月起,建寧縣隸三明地區(qū)革命委員會。 1983年,三明改為省轄市,建寧為市轄縣。 |
明景泰三年(1452)建縣。 永安建縣前歸屬沙縣、尤溪。 建縣后至清朝,均隸屬延平府。 1912年福建省廢府設4道,永安縣屬北路道;1914年改稱建安道。 1925年廢道,實行省、縣兩級政制,永安由省政府直轄。 1933年,永安屬延建省。 1934年7月福建省開始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永安屬第八行政督察區(qū),治所長汀。 1935年7月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qū),治所南平。 1946年9月又改屬第八行政督察區(qū),治所龍巖。 1946年1月,省政府在永安設第九行政督察區(qū),永安縣屬該區(qū)。 1947年4月改稱第六行政督察區(qū),仍轄永安縣。 1950年1月28日永安解放后,省人民政府在永安設第七行政專員公署,永安縣屬該公署。 1956年6月撤銷該署,永安縣劃屬龍巖專員公署。 1960年5月成立省轄三明市,永安縣劃歸三明市(1963年4月改稱三明專員公署,1970年改稱三明地區(qū),1983年7月再改為省轄三明市)。 1984年9月永安撤縣設市(縣級),仍歸三明市管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