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位于癿藏鎮(zhèn)舊城,故而得名。 |
宋熙寧七年間(公元1074年)吐蕃角廝啰之孫木征所筑“踏白城”。以西約1.5千米處藏族居住地,新中國成立后“破舊立新”時(shí)改村名為紅星村。因希望破舊立新的愿望,故名。 |
解放前,有藏族定居于此,地勢山大溝深、崎嶇起伏,居民沿山沿溝而居,故名。 |
1949年解放后,約在文革時(shí)期“破舊立新”時(shí)改村名為學(xué)文村。因希望破舊立新的愿望,故名。 |
宋熙寧七年間(公元1074年)吐蕃角廝啰之孫木征所筑“踏白城”。1949年解放后,約在文革時(shí)期“破舊立新”時(shí)改村名為舊城村。因希望破舊立新的愿望,故名。 |
因地處癿藏鎮(zhèn)南部低洼地區(qū),雨水較多,故命名為陰洼灘。因該地處于低洼處,故名。 |
舊時(shí)當(dāng)?shù)夭刈宥喾N麻田,又因制麻筑壩,故名。 |
解放前,有藏族定居于此,地勢山大溝深、崎嶇起伏,居民沿山沿溝而居,故名。 |
早年村中有楊姓人家定居于此,地勢崎嶇起伏,居民沿山嶺而居,故名。 |
舊時(shí)因居住分散,大多數(shù)人居住在三山二洼。故名吊地洼。因住地分散,故名。 |
300年前,居集河和癿藏河中間原有一木橋,因此而得名。因該地之前有以木橋,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