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墓
石濤乃皇族后裔,明宗室靖江王朱贊儀之十世孫。明亡后,其父朱亨嘉自稱監(jiān)國,被唐王朱聿鍵處死于福州。當時石濤年幼,由太監(jiān)帶走出家,法名原濟,字石濤,別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
石濤為清初著名的四大畫僧之一。石濤著有《石濤畫語錄》,名重天下。當時書畫界由董其昌等人倡導的“南北宗”學說所主導,摹古之風日熾。才華橫溢的石濤不為所縛,自創(chuàng)新法,自標新格,繪畫理論和藝術實踐獨樹一幟,被譽為“清代以來300年間繪畫第一人”。
石濤晚年定居揚州,直至終老天年。這個時期是石濤繪畫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階段,代表作品如《淮揚潔秋圖》、《余杭名山圖卷》、《卓然廬圖軸》、《溪南八景圖冊》等,件件精絕,代表了石濤的藝術頂峰。石濤開創(chuàng)了揚州的一代畫風,之后出現(xiàn)的“揚州八怪”畫派群體,無論在繪畫理論還是藝術實踐上都受到了石濤的深刻影響。石濤還為揚州古城留下了何園片石山房等石疊藝術。
史載石濤在揚州大滌草堂去世,歸葬平山堂之后。清代江都詩人閔華拜謁石濤墓,寫有《題墓門圖》詩一首并注。原墓年久失修,湮沒難尋。2012年,大明寺住持能修法師重立石濤墓塔于平山堂之后,并鑄石濤銅像,銅像生動地突現(xiàn)了石濤“遺世而獨立”的人格。2014年,石濤墓塔、石濤銅像整體移建至西花園楠木廳西側(cè)。
2014年,大明寺內(nèi)掛牌成立了石濤書畫院,由我國著名書畫家、鑒賞家、文化學者蕭平擔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