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善禪寺又名羊山寺,座落在岠山峰頂(岠山原名嶧陽山、葛嶧山、羊山)地處江蘇睢寧和邳州交界處.海拔213米,是蘇北除連云港云臺山之外的最高峰?滴跄觊g進士季運隆所輯的“八景”詩中有這樣的描繪:峰獨秀聳長空。據(jù)史料記載巨山古木蔽日,古時,山巔有寨,寨內有“泰山行宮”。
宗禪寺的歷史:
公元193年,東漢丹陽人笮融任下邳相時,就在下邳城西南二里處的羊山上建浮屠寺。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可容三千余人。浮屠寺里建有佛塔,塔上有九個金盤(九面銅鏡):八面朝八方,中間一面朝天,故名九鏡塔。磚石建造的九鏡塔為八角九級,各層均有飛檐翹角,塔身內外有佛雕480尊,飾以黃金錦衣。塔有148級臺階,盤旋而上至塔頂,為我國最早的寶塔.浮屠寺還曾因九鏡塔而更名為“九鏡禪寺”,至唐代貞觀年間,九鏡禪寺更名為釋迦院,這便是羊山宗善禪寺的前身。九鏡塔不幸在宋、金戰(zhàn)火中毀沒。
明朝成化年間,宮中太監(jiān)邳州人徐瑛,奉皇后懿旨,斥資重建釋迦院,成化七年(1471年)5月落成,憲宗皇帝朱見深賜名為“宗善禪寺”。該寺規(guī)模宏大,由山下往上登十八盤,山門楹聯(lián)為“千秋泗濱三寶地,萬古羊山一禪林”。其殿堂,依山勢往上逐層為“金剛殿”、“接引殿”、“大慈殿”、“羅漢殿”,后院樓殿供奉“皇姑像”和“三官”,東西兩側分別是“玄都殿”和“閻羅殿”。該寺供奉的如來銅像,佛身鑄有小佛千尊,佛像重達4800斤。該寺在解放前極負勝名,寺內有常住僧近百人,每天都有善男信女及游客上千人出入。不幸的是,寺廟在抗戰(zhàn)期間曾遭日軍焚壞;文化革命期間,寺僧被逐(最后一位僧人法名釋海潮,于1970年去逝),寺產(chǎn)也被毀壞殆盡,僅存“宗善寺”匾額一塊。
2002年在政府支持下寺廟得以復建,現(xiàn)占地60畝,寺內有三圣寶殿,接引殿,地藏殿等殿閣。寺內松柏蒼翠、銀杏如蓋,金殿巍峨,氣魄雄偉、莊嚴肅穆,古色古香,乃一派古剎風光之圣地。
地址:江蘇睢寧和邳州交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