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龍湖風景區(qū)位于徐州市區(qū)南部,是以云龍山水自然景觀為特色,以兩漢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軍事文化為主要內容,具有科普、觀光、游覽、休閑、生態(tài)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城市型風景名勝區(qū)。2016年8月,徐州云龍湖風景區(qū)獲批國家5A級景區(qū)。
湖面波光浩渺,三面青山疊翠,現有水面5.8平方公里,陸地面積5.6平方公里。景區(qū)內風光如畫,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有“云湖泛舟”、“水上世界”、“十里長堤”、“湖濱垂鉤”、“荷風漁歌”、“杏花春雨”、“湖山詩廊”、“奇石神韻”、“漢畫像石”、“果樹盆藝”、“金山塔影”、“大型沖浪”、“游船畫舫”等著名景點和大型娛樂設施。云龍湖,東靠云龍山,西依韓山、天齊山,南偎泉山、珠山,如一顆翡翠,鑲嵌徐州城南。云龍湖風景區(qū)內有漢畫像石館、漢墓、劉備泉、水上世界、生態(tài)島、十里杏花、濱湖公園及蘇公塔等許多景點。小南湖風景帶小南湖,是云龍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位于云龍湖南岸,其水全部來自云龍湖,兩者之水從橋下相通,但兩湖之間又被一條道路和綠化帶隔開,所以又可單稱小南湖。小南湖原是云龍湖南部的一大片洼地。秋韻園
秋韻園是由一片魚塘和蘆草荒地改建的,適宜秋天觀賞的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共有50多個品種。其中有秋天變成紅色的烏桕和楓樹,秋天葉子變成黃色的銀杏,而木芙蓉之花則一日三變,蘇東坡曾云:"溪邊野芙蓉,花水相媚好"。
蘇公橋
蘇公橋長53米,寬3米。蘇公島、鳴鶴洲位于小南湖湖中心,以泛月橋相連,四面環(huán)水。兩島共占地約8萬平方米。
解憂橋
解憂橋位于小南湖東南部,該橋為單拱橋。一橋凌空。登橋遠眺,湖山盡收。劉解憂為西漢時期徐州第二代楚王劉戊的孫女,為了和親她作為為漢家公主奉命遠嫁烏孫國,為國家和人民的安寧獻出自己的寶貴青春。
泛月橋
百米畫廊的泛月橋為廊橋,位于南湖中部,東連鳴鶴洲,西接蘇公島,形如畫船、彎月。站在泛月橋上,整個小南湖風景盡收眼底。此外,這座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長廊頂上繪制的精美圖畫。長80米的長廊上共繪制了17幅畫。沿著長廊從東向西依次為徐州的舊八景黃樓玩月、陽春觀荷、戲馬秋風、奎山塔影、石狗湖花、佛寺鐘聲、放鶴春曉、云龍山色,中間一幅為南湖景觀,向西依次為新八景湖光山色、彭祖福壽、漢楚王陵、森林公園、龜山漢墓、古彭民居、遺珍博物、漢皇故里。
石甕倚月
石甕倚月,由石甕和景墻兩部分組成,多少帶有一點神秘色彩。石甕直徑3.5米,高2.4米,重約40噸,周邊開有6個圓孔,內置燈光。景墻長約10米,高約3米,中心厚約2米,兩端厚約0.5米。人們晚間可欣賞明月倒映在景墻中的美景。這是采用整塊天然石材,運用手工石雕工藝,打造成的大體量的藝術品,以體現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關系。石甕倚月對應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由此人們可以聯想到兩湖的“姊妹”關系。小南湖雖然離城市不遠,卻遠離塵囂。有碧綠的湖水,平坦的小路,生機勃勃的花草樹木。
徐州水上世界
徐州水上世界,是設在湖中心的一座大型水族館,4A景區(qū)。它座落在云龍湖的湖心島上,其外形如長鯨擊水,又似白豚臥波,這個形象被制作成"錦繡中華"紫砂浮雕,鑲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央廳的墻壁上。
徐州水上世界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水族館,于1994年8月18日建成。它由淡水魚館和海洋珍稀生物標本館兩大部分組成。淡水魚館展出了來自世界3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數百個珍貴魚種。其中不少為我國一、二級保護動物。如中華鱘、揚子鱷、娃娃魚。海洋珍稀生物標本館,陳列了魚、龜、蝦、蟹、貝、珊瑚等七大系列、數千件標本。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標本。
徐州水上世界還開展各種表演項目,有海獅、海豹表演,人鯊共舞表演,美人魚表演等。新設立的4D影院,放映高科技動感娛樂電影,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把游客帶入史前恐龍活動、海底探險、火山爆發(fā)等仿真場景的氣氛之中。
徐州水上世界設置了游客參與項目。參與者穿上潛水服,背上氧氣瓶,戴上防鯊手套,在專業(yè)潛水教練的保護下,可潛入到模擬海底隧道內,與鯊魚共舞,和海龜同游。
觀景臺
觀景臺坐落在云龍山第三節(jié)山上,此峰海拔137.8米,俗稱南天門。臺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整個建筑依山就勢,造型古樸端莊。登臺臨欄遠眺,全城美景盡收眼底。
興化寺
興化寺位于云龍山東麓,為佛教禪宗寺院,1390年明洪武年間,緣大石佛始建,香火悠久,成為蘇北佛教一大叢林。興化禪寺內供奉的阿彌陀佛大石佛,始鑿北魏政平(450年)年間,距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石佛依山石而鑿,高約三丈六尺,初為一露天佛首,清康熙年間,續(xù)刻兩臂及胸。覆蓋大石佛的殿堂始建于明代,順山崖而造,殿堂后壁檐下僅有三層磚壘疊,故有三磚殿覆三丈佛之稱,成為禪林奇觀。興化禪寺內現仍有明代建筑的鐘鼓樓、祖堂、藏經樓和一口重約三噸的鐵鐘等。興化禪寺在1993年6月,新建大雄寶殿時,發(fā)掘出深埋地下的唐宋時期佛教摩崖造像,共七組195尊,并建造保護室,供游人觀瞻。興化禪寺建筑既保持了明代建筑古貌。
放鶴亭
放鶴亭,為彭城隱士張?zhí)祗K所建。亭南北長11.95米,東西深4.95米,歇山飛檐,古樸幽雅。張?zhí)祗K自號“云龍山人”,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與其結為好友。山人養(yǎng)了兩只仙鶴,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飛仙鶴,亭因此得名。元豐元年秋,蘇軾寫了《放鶴亭記》,被選入《古文觀止》。
劉備泉
云龍山西麓的劉備泉,一泓清水倒映陡崖峭壁,巖石上刻有“劉備泉”三個大字,詩云:“苔遙踏新綠,緩步龍山曲。清泉石罅中,澹澹流碧玉!边@泉又稱流碧泉,以前水旺的時候,一股清流從石隙噴涌而出,過往行人或張口接飲,或裝瓶帶走,絡繹不絕。如今水源不足了,仍有泉水從石縫間滲出。
交通路線:乘38、49、游2路公交車云龍湖站下
用時參考
3小時
開放時間
全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