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禪院又稱河南廟,位于江蘇省張家港市楊舍鎮(zhèn)。始建于晉唐年間,為鄉(xiāng)間一小廟。明代嘉靖年間,因遭倭寇侵犯,廟中香火寥落,無人修葺。明末由河南周姓商人出資改造擴建。清道光年間,廟屋擴至六十余楹,有“小天竺”之稱。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為盛大廟會。至民國時期,幾經(jīng)大火所剩無幾,“文革”時期全部拆除。但歷史上農(nóng)歷二月十九觀音圣誕日的廟會(集場)仍延續(xù)至今。
河南禪院始建于晉唐年間,原名“永寧庵”,歷經(jīng)滄桑,適至明代,已是墻倒垣塌,香火寥落。適于其時,有一河南周氏商人,途經(jīng)“永寧庵”,在觀音菩薩像前許下“重建廟屋,再塑金身”之愿,數(shù)年后,周氏大發(fā),故出資重建。群眾因周氏系河南人,故稱河南廟。據(jù)楊舍堡城志稿載:“河南禪院在六保橫河北岸,明季河南商人周氏建,故名院。供大士像。靈績素著。國朝自康熙迄道光,由主持僧募捐,鎮(zhèn)人及十方善信,益于香資。歷次修葺增擴,有屋六十余楹。以山門逼河,復募捐許氏南岸隙地,移浚河身,俾北岸展筑場基。逐與本向大路通接。於是香火益盛,遠及三四百里,有“小天竺”之稱!贝筌S進時部分佛像毀,“文革”期間全毀。
河南禪院自2001年恢復重建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資助,先后投入自籌資金2000多萬元。建造了牌樓、山門、天王殿、放生池、大雄寶殿、東西廂房及齋堂等。
大雄寶殿內三世佛、十八羅漢采用先進的琉金工藝,全部采用真金妝金完畢。180平方米的海島上,雕塑著五十三參,反映了童子拜觀音的歷程,現(xiàn)在也全部妝金彩繪完畢,氣勢雄偉。東西廂房的四大殿堂別具一格,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四大菩薩都是千手相,手中持有不同的法器。
寺院建設,注重弘揚佛教文化,提升了寺院的品味,與張家港的城市建設相協(xié)調。牌樓上的“河南禪院”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一誠大和尚題寫,牌樓上的對聯(lián),殿內抱柱上的盈聯(lián)都是請佛教界有名的大和尚或書法家題寫,不僅反映了佛教文化的許多哲理,也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十八羅漢的佛臺上也都雕刻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
交通指南
景區(qū)地址:江蘇省蘇州張家港市小河壩西路
乘車線路:張家港市內乘11、208路夜班、21等路公交在清水灣站下車南行至小河壩西路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