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禪寺,古名為薦嚴(yán)資福禪寺。唐天祐三年(公元906年),吳越鎮(zhèn)遏使、尚書左仆射劉璠舍宅創(chuàng)建,位于昆山市玉山鎮(zhèn)集街,匡禪師開山。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改名為“昆福禪院”;五代后梁貞明五年(公元919年)重修。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敕建“慧嚴(yán)禪院”以奉成穆皇后香火。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主僧惟已請慧元禪師住持;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秋至元豐二年夏,建法堂、寢室共21楹;南宋高宗南渡,特為書“普照堂”三大字,故御書有閣;參知政事范成大讀書處有紫藤,稱之曰“范公藤”;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乃錫金字額;南宋咸淳間(公元1265—1274年),僧道元創(chuàng)七石塔于寺門之外;元代文人黃溍《佛殿僧堂記》中云:平江昆山故州治之東三百步,有大伽藍(lán)[注:即僧院]曰“薦嚴(yán)資福禪寺”,以居城之東隅,謂之“東禪”!皷|禪寺”之名由此而來。
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寺毀于火。元后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悅堂法師希顏繼為住持,首辟山門外大路,徙七石塔于官河之南,重建大殿,合邑建置尊容。釋迦、文無量壽及彌勒當(dāng)其陽,諸菩薩大弟子侍其側(cè),左右環(huán)以十八阿羅漢;其陰為文殊、普賢及觀世音三大士,涌現(xiàn)壁間,金地砥平,紺宇山立,妙相端拱,花鬘四垂。
元末復(fù)毀于兵火,惟大殿猶存。
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注:清《康熙昆山縣志稿》記作永樂元年],僧道良重修,內(nèi)有毗廬閣。明正統(tǒng)十二年(公元1447年),巡撫侍郎周忱因御書閣故址建毗廬閣。明正德初,知縣方豪改題曰“四空閣”,后又易名曰“周公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又建東西兩殿,廊廡俱全?滴跗吣辏ü1668年)十月寺毀,閣尚存。
2004年,經(jīng)昆山市佛教協(xié)會申請,昆山市宗教局及昆山市人民政府批準(zhǔn),重建東禪寺,于公元2005年工程告竣,東禪寺自此中興。
交通指南
景區(qū)地址:江蘇省蘇州昆山市珠江南路556號
乘車線路:昆山市內(nèi)乘102、15、20、21、7等路公交在朝陽路與珠江路口下車沿珠江路南行可達(d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