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灃寨原名水田村,位于河南省平頂山郟縣堂街鎮(zhèn)境內(nèi)。據(jù)《水經(jīng)注•河水》記載:“柏水經(jīng)城(寶豐)北復南,豐溪自香山東北流入郟境,至水田村。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東,環(huán)村一周,復東北至石橋入汝”,因村在二水之間,故稱“水田村”。因紅石而得名的臨灃寨,是全國罕見的保存完好的古寨,臨灃寨又名紅石寨、朱洼寨,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它有雄偉的紅石寨城墻、潺潺的護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有“中原第一紅石古寨”之稱。
臨灃寨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zhèn),該鎮(zhèn)地質(zhì)資源豐富。處域東高西低,包括平、沙、山、崗、洼五種地形。曾列入《名山記》的紫云山一峰秀出,紫云環(huán)繞,山林疊翠,山泉叮咚,“紫云晴雪”被列為郟縣八大景之首。臨灃寨被專家譽為中原第一紅石古寨,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迄今已有143年的歷史,被譽為“中原第一紅石古寨”、“古村寨博物館”,有“汝河南岸第一府”之稱。
灃寨的歷史據(jù)資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甚至更早。中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南北朝北魏時期的酈道元(約466~527年)在《水經(jīng)注·河水》中記載:柏水經(jīng)(寶豐)城北復南,灃溪自香山東北流入郟境,至水田村。此處的“水田村”即為今天的臨灃寨,意思就是臨著灃溪的寨子。也許是交通便利又屬風水寶地的原因,長久以來一直有張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明朝萬歷年間(1573年始),中原地區(qū)暴發(fā)瘟疫,人口銳減,山西洪桐縣一支朱姓人家移民至此,靠給張姓人家種田為生,同時也跟著張姓人家學會了編織蘆葦席,并通過陸運和汝河水運將蘆葦席和其他蘆葦編制品販賣出去。靠著聰明和勤奮,200多年后,朱姓人家成為寨中大戶,張姓人家反主為佃,靠給朱家種田為生,“張家埂”由此改名叫“朱洼寨”。至清道光和咸豐年間,四處奔波、見多識廣的朱氏家族一分支的朱懷宗及其子朱紫貴、朱振南、朱紫峰三兄弟靠鹽業(yè)貿(mào)易發(fā)跡,達到鼎盛,據(jù)說三兄弟分家時都是用抬筐來分元寶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