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殿:殿內(nèi)塑像為文財神比干和武財神趙公明。
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知道,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為人正直,對紂王忠心耿耿,他見蘇妲已迷惑紂王,擾亂朝綱,又見紂王整日荒淫無度,且暴虐兇殘,便多次冒死直諫。紂王非但充耳不聞,且在本是狐貍精化身的蘇妲已挑撥下加害比干。有一次,蘇妲已愁眉苦臉的對紂王說:我得了心口疼的病,一定要吃了比干的心才能活。于是比干在又一次強行勸諫時,紂王怒道:都說人心有七竅,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有幾竅。于是令其剖開他的胸膛,取出他的心給蘇妲已入藥。比干挺著沒有心肝的身體騎馬來到街上,見一婦人正在叫賣空心菜,于是比干上前問道:菜無心可活,人如果無心呢?這位婦人頭也不抬,只說了一個字“死”。于是比干倒地而亡。因為比干是個“無心”丞相,能夠處事公正,秉公辦案,于是后人為他修了財神廟,并封他為文財神。
關(guān)于文財神,還有范蠡。他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大臣,也是勾踐的妻弟,因為足智多謀,在越王被囚禁在吳國時,告誡勾踐臥薪嘗膽,矢志圖強,最后終于將吳國打敗,幫助越王成就了霸業(yè)。就在越王勾踐犒賞功臣之際,范蠡卻不受祿位而帶著西施悄然隱退。在他離去之前,曾告誡文仲大夫:越王是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君主。現(xiàn)在飛鳥已盡,良弓應(yīng)該收藏起來,因此你也應(yīng)該離去。但文仲卻被功名利祿所誘,最終慘死在越王的疑心里。
范蠡隱退后,跑到齊國去經(jīng)商。他采取“逢貴莫趕,逢*莫懶,薄利多銷”的經(jīng)營方法,賺了很多錢。他樂善好施,曾三次將賺來的錢分給貧苦的百姓和親朋。最后,定居陶邑(今江蘇無錫的五里湖,又名“蠡湖”),自稱“陶朱公”,平安地度過了晚年。因為他懂經(jīng)營,善理財,并散財,所以他被奉為財神。
武財神是趙公明。事實上,趙公明是一個道教的虛構(gòu)人物。傳說他是鐘馗的老鄉(xiāng),陜西終南山人,乃上天皓廷宵度天慧覺梵氣所化。因見秦始皇殘暴不仁而隱居山中。一直到西漢時張道陵入鵠鳴山-收他為徒,令他騎黑虎守護丹爐。張道陵煉就天師后,又命其守護“玄壇”(道教齋壇),所以趙公明又稱趙玄壇。后來,他被玉皇大帝召為神霄副帥,一身數(shù)職,爵位很多。在《搜神大全》中,稱張道陵飛升后,由他鎮(zhèn)守龍虎山,專門超度那些行善有功或誠心悔過之人。他的部下有八員猛將,以應(yīng)八卦;有六毒大神,以應(yīng)天、地、年、月、日、時六煞;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以應(yīng)五行;有二十八將、以應(yīng)二十八星宿;以及天合地合二將,管理天上人間水火之事,也象征春生秋煞之意。他能驅(qū)雷電、呼風(fēng)雨、除溫疫、祛病災(zāi),并兼管訴訟,申張正義,平反冤案,監(jiān)督買賣,使雙方生財。所以被民間奉為財神。
在《封神演義》里,又稱他能迎祥納福,追捕逃亡。手下有四位正神,他們分別是招寶天尊肖升,俗稱招財童子;納珍天尊曹寶,俗稱進寶郎君;招財使者陳九公,或稱喬有明;利市仙官姚少司或名姚邇益。他們和趙公明合稱“五路財神”,很受世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