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悠悠的中坡地古村落城堡
地處淄川區(qū)東南部丘陵地帶的中坡地村,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西河鎮(zhèn)東北2.5公里處,史載:該地初以地勢低洼名孤坪洲,明初成村,官府將其改稱樸地,同時依地形稱坡地,清末與東西鄰村同被定名為“坡地”,因位居其中,故稱“中坡地村”。
該村有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約建于明清代的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堡,和大段或斷或續(xù)的石砌城墻(俗稱圍子);有曾在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孫家大院遺址,古槐及四合院等一系列文物遺產。這些文物雖歷經戰(zhàn)亂和近代各種運動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不乏斷壁殘垣,但總算得以幸存。
這組山村古建筑群,具有元末明清跨越不同時代的建筑特色,又與東西鄰村風格各異的相關古跡構成一組不可分割的古跡景觀。
先從南門說起,走進石拱古城堡式的南門,即有嵌入西墻根的參天古槐一株映入眼簾,迎面是關帝小廟一座。西側是位于東西大街中段,坐北向南的高臺石階孫家大院遺址,門前左側石階旁亦有古槐一株,(此樹已于不久前一個夜深人靜的冬夜緊貼大院墻根自然枯死倒地,竟像一個熟睡的老人靜靜的躺在石階之上),原大門高懸朝廷御封的“五世同堂”木雕匾額一塊(一說毀于文革,一說由孫氏后人收藏)。大院建筑如同迷宮,數(shù)重院落幾進幾出,峰回路轉庭院森森,據(jù)說是按九宮八卦圖建成的,傳說許多在里邊生活了十多年的孩子也會常常迷路,1976年代之前里面曾容幾十戶族人同時居住,有過極為顯赫且時間較久的興盛階段。
相傳孫氏族中有一武監(jiān)生者,武藝高超臂力過人,能單臂力攜千斤上馬石,曾不帶一兵一卒單刀赴會,只身赴來犯南人之鴻門宴,于宴席之上口斷南人扎肉以敬順勢刺來的利刃刀尖,使其膽戰(zhàn)心驚不敢來犯,救一村之民免于洗劫,留下一段佳話
南門里之東側,是清末民初當?shù)馗缓烂旱V主路氏人家的青磚結構四合院和廊柱廈檐的沿街廳房,及遠近聞名的中醫(yī)世家蒲文輔所開的“天福堂”老字號藥店。
東門名為“東昇”位于河灘邊上,該門連接大段城墻向北延伸,其城門北墻上部于石縫之處倒懸野生孤松一株,已越百年,蒼勁挺拔平添一景。東門外五十米處,是東坡地村的關帝廟,廟前有極具文物藝術價值的磚雕麒麟映壁一座。再東數(shù)十米,有千年古槐一株,雖歷風霜雪雨,依然樹冠如云,枝繁葉茂。
北門名為“景山”,石刻二字清晰可辨,(其他三個城門的門額刻字均在文革時期用水泥遮蓋)。西側緊依古廟一座,至今香火不斷。北門東北方向數(shù)十米處,是蒲氏坡地支系的先祖?zhèn)兊墓拍惯z址,此處葬埋著曾與反清起義軍領袖劉德培交厚,又因手下人誤殺太河陳進士而遭清廷抄斬的名人蒲人芷,以及被他株連慘遭誅殺,一同掩埋于此的多名無辜男女老幼和多方被推倒或被毀的石碑。
墓旁則是上世紀1920—1945年代建有最早使用西方引進的電氣化機械升降的高大礦井架,有駐扎過日偽軍的炮樓瞭望臺名為“西大架”的礦井遺址。
村西門內有御封蒲氏貞潔牌坊一座(毀于文革)。西門外曾是建筑氣勢宏偉的土地廟(同毀于文革)。西南側五十米處,是歷史悠久的已被列為重點保護文物的“孤坪洲西坡地古瓷窯址”。再往西北里許是歷史上曾盛極一時傳說能容800僧侶打坐的明教院北寺,和至今香火不斷修復完好的圣泉山西嶺閣兩處古跡。
此外中坡地村南門外還有一處叫“黃家園”亦稱“黃家樓”的上世紀1930—1958年代的西河煤礦的坡地副礦遺址,當年由一條長達數(shù)公里-锃亮的小鐵路上晝夜運行著連環(huán)礦車,直達西河煤礦廠里車頭房中轉站,源源不斷地將中坡地副礦的煤炭輸出,也是最早把西方的電燈機車及現(xiàn)代文明帶進山區(qū)的一個近代歷史見證,還建有極具西方近代建筑特色的“水泥疙瘩墻”洋瓦平房數(shù)排,落地窗,木結構天花板極富歐式特色(作者曾于1975年在此教書,但現(xiàn)在已破壞嚴重亟待保護)。更兼村內有多處古宅小巷,曲徑通幽,風雨數(shù)百年,歷盡滄桑,見證歷史。
古韻悠悠的中坡地確實是留存至今為數(shù)不多的一處較完整的古城堡式村落。盡管如此,這些古建筑畢竟年久失修,村民缺乏保護意識,導致難,F(xiàn)狀亟待保護修葺。好在該古村落已引起注意,不再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期待政府和文化旅游部門,派專家進行實地考察論證,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挖掘、保護、修復、開發(fā)。弘揚和展現(xiàn)歷史文化,使這一文化古跡重放異彩。(蒲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