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武門外大街的校場口路東,過去有一條很著名的東西向胡同叫海柏胡同。它所以有名,是因為在胡同里曾住有兩位清代的文化名人:一位是清康熙年間《日下舊聞》的作者朱彝尊;另一位是孔子的后人、劇本《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海柏胡同成街在明代,胡同最早有一座明代古剎海波寺,所以又叫海波胡同。得名為海柏胡同是緣于海波寺內(nèi)有很多明代古柏,人們習(xí)慣將海波寺叫海柏寺,胡同也就隨著叫海柏胡同了。這條胡同在清代時曾有不少文人居住,故在兩側(cè)的四合院內(nèi)多有紫藤,“古槐、紫藤、四合院”成為海柏胡同的別樣風(fēng)情。直到上世紀(jì)九十年代,海柏胡同尚在,海波寺亦存(盡管早已變成民居大雜院),其紅墻古建仍能看出一些原來的風(fēng)貌。
朱彝尊(1629——1709年)號竹垞,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清康熙十八年開科入選,因他的知識淵博,深受康熙的賞識,他出身貧寒,康熙稱他和另外兩位著名文人姜辰英、嚴(yán)繩孫為“海內(nèi)三布衣”。朱彝尊先在翰林院任職,后為起居注官,后又入南書房。朱彝尊是清初著名的學(xué)者,在《清史稿》中說他:“博學(xué)多識,凡天下之書,無不批覽”。他最大的貢獻(xiàn)就是在康熙年間親自編寫鴻篇的北京史地書籍《日下舊聞》,在北京古代的史地書籍中,清乾隆年間編著的《日下舊聞考》是內(nèi)容最豐富的了,但它是以朱彝尊的《日下舊聞》為基礎(chǔ),乾隆下旨、由-組織文人的官方編纂。為了尊重朱彝尊的原著,仍起書名《日下舊聞》,為了區(qū)別兩書,加了一個“考”字!叭障隆奔淳┏、北京之意!叭障隆币辉~出自唐初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望長安于日下”,以后就把日下比為長安、京城。而朱彝尊是一個人編寫,其艱難可想而知。他從1600多種各類古籍中,選擇有關(guān)北京史地方面的資料,常常是白天去訪古探幽,深夜“挑燈夜戰(zhàn)”。直到訪問的古跡和史書上的記載大致相同,他才下筆。朱彝尊治學(xué)嚴(yán)謹(jǐn),康熙年間的一些名人文士,如徐文長、徐乾學(xué)、姜辰英、馮溥、高士奇等都為《日下舊聞》寫了序言。他們說朱彝尊寫書是“精心搜討,所至訪求”。值得一提的是,朱彝尊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好友,朱彝尊的《曝書亭集》就是曹寅捐錢出資刻印的,而曹寅的《楝亭詩抄》是朱公作的序。朱彝尊的故居在海柏胡同路南16號,門口有北京文物保護(hù)單位的牌子。院內(nèi)為二進(jìn)的小型四合院,后變?yōu)榇箅s院。在上世紀(jì)九十年代,這個地區(qū)改造,胡同隨之拆遷。朱彝尊的書房是南屋,名叫“古藤書屋”,其窗前有一架古藤為朱公親手所植,其藤枝干蒼勁,紫花垂窗,朱公有詩云“爽開尋丈地,藤花紫滿檐”。古藤書屋里,曾藏書萬卷,這里也是文人墨客吟詩賦詞常來之所。當(dāng)時的名士如王漁洋(士禎)、查慎性、孔尚任等都是這里的常客。
孔尚任(1648——1718年),號岸堂,山東曲阜人。在京為官時是國子監(jiān)博士,其在京故居也在海柏胡同,是一座大宅院,還有大花園,但其具體位置不好確定。筆者在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去海柏胡同幾次考查,只有朱彝尊故居,找不到孔尚任故居。多有北京史地學(xué)者著文,說找不到具體地點?咨腥巫∷臅拷小鞍短谩保彩强坠奶。孔尚任多有詩作,如詩集《長流集》、《燕臺雜興》等。他在《長流集》的詩題中寫到:“岸堂予京宇也,在海波寺街。其前有青場,乃先朝牧馬處”。并有詩云:“青草官田鄰馬苑,海波蕭寺接天街”?咨腥巫钪饕闹骶褪莿”尽短一ㄉ取贰T谇蹇滴跄觊g,出現(xiàn)了兩個著名的劇本,一個是洪昇的《長生殿》,另一個就是孔尚任的《桃花扇》。我國古代戲劇在元代時曾出現(xiàn)過一個高峰,到明代時小說興盛,到了清康熙年間,戲劇又出現(xiàn)一次小高峰,就是以《長生殿》和《桃花扇》為代表。當(dāng)時有詩云:“縱使元人多院本,勾欄多唱孔昇詞”。《桃花扇》的首演是在后孫公園的戲樓里,后來后孫公園的一部分為安徽會館,戲樓在安徽會館內(nèi),F(xiàn)在戲樓仍在、是北京歷史最長的會館戲樓,尤其是曾上演過名劇《長生殿》和《桃花扇》,更是名垂青史!短一ㄉ取飞涎輹r是京城的一大文化盛事,由京城演雜劇的頭班內(nèi)聚班演出。內(nèi)聚班是專門給皇宮演戲的,第一場上演由紫禁城中和殿大學(xué)士梁清標(biāo)主持。演出當(dāng)晚,看戲的-和有錢人抬酒置具,盛況空前,但《桃花扇》有強烈的反滿情緒,在戲中就連秦淮女子李香君都痛罵降清的文人侯朝東(方域)。有人借故-,使該劇停演。在-很厲害的清康雍乾三朝,《桃花扇》一劇牽連了五十多人。幸孔尚任是孔子的后人,在康熙二十三年,康熙來曲阜祭孔時,是孔尚任演禮儀、講《大學(xué)》,深受康熙的青睞,故被革職回山東曲阜。在孔尚任的書房前有一架古藤,傳為孔公所植,孔公有詩云:“海波巷內(nèi)紅塵少,一架藤蘿是岸堂”,孔公稱自己的書房為“岸堂”。孔公還有一句專門寫藤的詩:“藤花不是梧桐樹,卻得年年引鳳凰”。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坨,又號醧舫、金風(fēng)亭長,晚稱小長廬釣魚師,秀水(今嘉興)人。明亡后,移居梅會里(今嘉興市王店鎮(zhèn))。曾祖朱國祚為明代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xué)士。朱彝尊出生時,家道中落,遇有災(zāi)荒就難以繼餐,但他自幼好學(xué),即使無以舉炊也書聲瑯瑯。青年時肆力古學(xué),精研詩文,文名早著。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時朱彝尊年17歲,…… 朱彝尊詳細(xì)信息++
孔尚任(1648~1718) 清初詩人、戲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岸堂,又號云亭山人。曲阜(今屬山東)人,為孔子64代孫。父親孔貞□,崇禎六年(1633)舉人,博學(xué)多才,崇尚氣節(jié),終生不仕。生平事略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孔尚任為孔子后代,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傳統(tǒng)與學(xué)術(shù),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nóng)等學(xué)問,還考證過樂律,為以后的戲曲創(chuàng)作打下了音樂知識基礎(chǔ)。20歲前后,孔…… 孔尚任詳細(x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