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府志》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連片葦溪,遍地古剎”,這是張掖的特有風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塔,干姿百態(tài),煞是壯觀。張掖是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佛教傳入我國后,很快興盛起來。佛寺林立,佛徒眾多,晨鐘暮鼓,香煙燎繞,頗引一些虔誠僧眾來此觀光求法;其中西土僧人來者不少,隨之建塔這種形式也就流傳開了。佛教傳播得越來越廣,塔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在張掖見到的塔是中國塔和印度塔的融合體。塔的構造可分實心塔和樓閣式塔兩種。實心塔又分為阿育王塔,密檐塔,-塔,金剛寶塔;樓閣式塔分為密檐樓閣式,磚石樓閣式,磚木混合式。建筑材料主要有木、磚、石、琉璃和鐵五種。塔的外形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圓形等。塔的層數取奇數。在“半城塔影”中,比較著名的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塔。
現存的只有木塔和土塔了。木塔是樓閣式塔。土塔,建立在大佛寺內,是覆缽式的塔,亦稱-塔。覆缽還保存了墳冢的形式。這種類型的塔,張掖修建的很多,如東門外的奇峰鎮(zhèn)定塔,北門外白塔寺的水塔,南門外崇慶寺的火塔,安陽高寺的吉祥塔等等,都是為高僧、和尚、-們死后的遺體火葬而建的塔,所以人們稱和尚墳。這種塔的特殊藝術風格,是把密檐式空心塔身,全部填成實體,成為實心塔,人們不能登臨塔頂。塔的下部增加了一個高大的須彌座,座上雕飾富麗的佛像、菩薩、伎樂,以及獅象等物像圖案。張掖古塔中,只有大佛寺金塔殿上的金塔是亭閣式單層方形塔,塔身內設直安置佛像。由于樓閣式塔,雖然雄偉高大,但工程花費浩大,只有帝王和達官富豪才能興建,平民百姓無能為力。因此在古代建筑中覆缽式塔普遍興起,樓閣式塔逐漸衰落,所以張掖的眾多古塔是覆缽式的-塔。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境內
門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