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路軍民總管府又稱高讓公故里,俗稱高土司衙門。舊址始建于唐,后屢修,元為姚安路軍民總管府,其建筑系三重堂古代宮殿式結構,歷經元明清三代。姚安路軍民總管府是元代西南軍事和古姚州地方政治的合署辦公區(qū),它為三橫一豎的“王字型”結構,由儀門、一重堂、二重堂、三重堂、古戲樓、過廳和兩廂組成。儀門分生門、正門和死門,生門供官員出入使用,而正門是中央王朝的官員來視察時才可以通過,死門則是官府審理案件后留給死刑犯通過的。
一重堂,也稱勤勉堂,在咱們北京的故宮有一個殿叫“勤正殿”,那里是皇帝執(zhí)政的地方,而這里是元代云南省的公堂。體現(xiàn)了政務的標志,姚州升路,總管府治在光祿,光祿高氏功不可沒。所以勤勉堂有聯(lián)云:“惟世濟忠孝,自遠述職,故姚安升路,乃有承高候勛德;當宣上德化,勤敏趨事,至軍民咸寧,以無負天地蔭恩”,說明光祿的高家世代都盡忠盡職,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才有姚安路輝煌的發(fā)展。在正堂的外聯(lián)上有聯(lián)云:“筆端皆民命,一揮莫負蒼生托;頭上有青天,萬事全憑方寸心”,從這副對聯(lián)里就能看出,在姚安路軍民總管府任職的官員,都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辦事審案就像青天老爺一樣辦事公平公正,不辜負老百姓的囑托。在正堂的兩側有一些古代的辦公設施和一些刑具,大家可以先請上一個青天老爺手拿驚堂木,兩邊站滿衙役,上演一出當時辦案的威嚴。
在勤勉堂的對面是古戲臺,匾額上有寫“禮樂遺教”,是宣揚儒教的禮儀文化的體現(xiàn)。古時有官方往來或重大接待時,辦完公事,便可以過廳座下喝喝茶,這時就可以欣賞古戲了。之前有游客朋友問到在勤勉堂這么嚴肅的公堂對面怎么會有古戲臺呢?這樣的格局是不對的,這是因為咱們這當時是地處邊陲之地,而邊疆民族文化又特別鮮明,所以這就是中原文化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
兩旁有六房,提到六房就不得不提隨唐的三省六部(也稱三邦六部)的國家管理制度。三省六部隋文帝首先提出,唐太宗明確了三省職責,中書省負責為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詔令,通過后再交由上 書省執(zhí)行。六部為吏、戶、禮、兵、行、工六部,分別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戶口和賦稅、禮儀、軍政、法律、刑獄、水陸工程等。三省分權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三省六部職能明確劃分,既便于集思廣益,又使之相互牽制,從而避免出現(xiàn)權臣專權的局面,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強了皇權。三省六部被稱作中國官制史上最重大的變革,國家管理制度在唐朝改革后歷朝上基本上均以沿用,包括當時咱們的軍民總管府也是沿用三省六部制進行管理的。
從葫蘆門進入西花廳,這里是官府家眷生活起居之所,兩側是他們的工房和休息的地方,主要是紡織、刺繡和手工藝品等,現(xiàn)在是我們的休閑品茶區(qū)。后院有個戒石亭,亭上掛了清末年間曾國藩有名的舊句:“長吏多從耕田鑿井而來,視民事須如家事;事吾曹同講補過盡忠這道,凜心箴即是官箴”。這副對聯(lián)是清末年間曾國藩(直隸總督府都督)的舊句,現(xiàn)在掛在河北的直隸總督府的舊址里,這副對聯(lián)掛在這里,是要時時刻刻提醒官吏廉身自潔,執(zhí)政為民,國家才能繁榮昌盛。兩個院落有石花木點綴,清幽雅致別有情趣。
二重堂也叫思補堂,這里就是元代時云南省最高行政機構了。正殿為極具元代標志性建筑特征的“馬鞍型”,因為元朝是蒙古族的天下,而蒙古族也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元代“馬鞍型”建筑,有著四平八穩(wěn)的結構特點,有利于整體結構的穩(wěn)固。所以元代軍民總管府歷經700余年,尤其在地震偏多的姚安仍巍然屹立,就是取決于這個特點。它這樣的建筑是屬皇家建筑樣式,即使是作為路一級的總管府,可以說也是沒有資格享受,但也許是因為地處邊陲,化外之地,割據稱雄習慣了,就不一定拘泥于尊禮守制的緣故吧!
兩側是會文館和會武館,是接待文武官的地方,也是文武官的議事廳。大家可能會想,為什么在府衙的后面會有一個議廳呢?我們都知道當時的中央政權包括了行政和軍政,而古姚州是邊疆民族文化特別鮮明的地區(qū),在我們姚安路軍民總官府任職的官員即掌管著兵權又掌管著政權,可以說是文武同治,這樣的統(tǒng)治方式在整個中國來說是很少見的。
正殿也就是議廳,這里是元代云南省的軍政中樞,體現(xiàn)了軍事和政治同治的標志。先請大家看一下正面的這塊匾額,“夙夜匪懈”,大家知道它的含義嗎?就是說要不分白天晝夜的思考問題,不能怠慢。早在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弄棟縣,唐代設姚州都督府,元代設姚安路,明朝設立姚安路軍民總管府,清代屬姚州府,歷史文化非常深厚,是歷史上最重要的軍事戰(zhàn)備要地,史稱《三川之門戶,南詔之中樞,滇中之鎖鑰》是中原時入滇和洱海的咽喉要地,也是著名的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古滇云南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也曾經是三國時諸葛亮南征,五月渡瀘如蜻蛉首擒孟獲得古戰(zhàn)場。我想大家都知道歷史上著名的天寶戰(zhàn)爭吧!而姚州都督府就是天寶戰(zhàn)爭的導火索。當時唐王朝的皇帝是李隆基,宰相是楊貴妃的親戚楊國忠,唐玄宗李隆基改元天寶后,政治愈加腐敗,李隆基耽于享樂,整天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楊貴妃一家勢傾天下,任意揮霍,使國政先后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又放任邊地將領擁兵自重,安祿山任三道節(jié)度使,軍權在握。當時南詔國作為唐王朝的附屬國,勢力不斷壯大,威脅到唐王朝在云南的利益。楊國忠一直想消滅南詔國,便派遣張虔陀出任姚州都督府都督。在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南詔國第五代王閣邏鳳帶著他的妻子到姚州都督府拜見張虔陀,張虔陀便借此機會侮辱他的妻子并0錢財,閣邏鳳非常生氣,回大理后便發(fā)兵功打姚州的37州縣,殺了張虔陀,揭開了天寶戰(zhàn)爭的序幕。次所楊國忠派人鮮于促通率領八萬大軍進功南詔,兵至曲靖,閣邏鳳深感問題嚴重,并派遣使者求和謝罪,被楊國忠拒絕,并囚禁使者,于是閣邏鳳投靠了土蕃,土蕃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西藏,并和土蕃一起于唐軍激戰(zhàn),結果唐軍覆滅。楊國忠掩蓋了敗績,還在長安“慶祝勝利”,同時又派李密率領10萬大軍再征南詔,閣邏鳳以逸待勞,避而不戰(zhàn),待唐軍疫染糧盡,死亡過半,自行退兵,南詔軍與土蕃趁機合擊,唐軍兩度全軍覆滅,李密本人沉江而死。而當時正是唐王朝藩鎮(zhèn)割據嚴重之時,全國85%的軍隊都在各藩鎮(zhèn)手里,而朝廷能調動的軍隊只有15%,平南詔國就派出了朝廷的所有守衛(wèi)京都兵力,次年發(fā)生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時朝廷已無兵力反擊,使安祿山率領區(qū)區(qū)15萬人就攻打到了京城。發(fā)生在古姚州城的天寶天寶九年戰(zhàn)爭,是我國唐王朝歷史上的一場浩劫,也是導致安史之亂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所在。兩側還有戰(zhàn)服、兵器和唐代的疆域圖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三重堂叫“懷遠堂”,現(xiàn)為滇中國學院,滇中國學院是依托楚雄師院中國語言文學云南省碩士點建設一級學科而設立的一個學術及文化平臺,其重要職能為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努力探尋滇中地區(qū)各民族傳統(tǒng)社會文化與華夏文化之圓融歷程,切實服務于滇中地區(qū)現(xiàn)代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在人文科學領域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發(fā)展學術的影響力,提升人文科學研究水平,向社會呈現(xiàn)更多有品質的學術成果。
光祿鎮(zhèn):光祿鎮(zhèn)位于姚安縣北部,距縣城12公里。是云南省開發(fā)較早的古城鎮(zhèn)之一。古鎮(zhèn)座落在光木山麓的緩坡上,座西北面東南。背靠光木山,左面有小邑后山,右面有高陀山。在光木山和高陀山之間,有大康郎菁,溪水常年不斷,經古鎮(zhèn)流入蜻嶺河。古鎮(zhèn)山環(huán)水繞,綠樹成蔭。 光祿古鎮(zhèn)歷史悠久。漢武帝元封2年(公元前109)年,就在這里的舊城村高陀山筑建弄棟城。唐、宋時期,城鎮(zhèn)規(guī)模多次擴建…… 光祿鎮(zhèn)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