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龍紀念館位于臺江區(qū)下杭路,總占地1200平方米,恢復了“海神”陳文龍尚書廟原有的親水性特點,保持明清建筑形制和風格;有康熙、嘉慶、道光皇帝的三方御碑和9方總督、巡撫等褒揚陳文龍的牌匾;有乾隆到民國時期的14方石碑刻;有41斤重的乾隆年間鑄制的鎮(zhèn)廟獅鈕鐵印等,形成了集民俗、宗教、旅游活動為一體的新景觀。
陳文龍(公元1232-1277年)原名子龍,字君賁、德剛,福州興化(今福建莆田)人,宋咸淳五年(1269)戊辰科狀元,宋度宗賜名文龍。因丞相賈似道愛其文,對其極為賞識器重,但陳文龍并不以為然。后由于陳文龍剛直不阿、為官清正廉潔、處處以社稷為重、正直敢言。(1260年)忽心烈被擁立為大汗,此后元軍開始攻宋,從(1267年)元軍主帥阿術(shù)開始進攻襄陽直至(1273年)襄陽失守后,陳文龍上 書痛責賈似道用人不當,并請罷黃五石、范文虎、趙潛等人。賈似道大怒,將陳文龍貶官撫州,又指使臺臣季可上 書彈劾陳文龍。但不久,范文虎投降元軍,賈似道率兵13萬開抵蕪湖,結(jié)果兵敗魯港,趙潛卻最先逃跑,導致其余守將棄城而逃。賈似道后悔未聽陳文龍所言,再次起用陳文龍為左司諫,遷侍御史,再遷為參知政事。由于朝內(nèi)議和,陳文龍乞請回鄉(xiāng)養(yǎng)老,獲準。(1276年),益王稱帝福州,陳文龍再次出任參知政事,上任后就平定了漳浦、興化叛亂。(1277年)元軍占領(lǐng)廣州后,泉州、福州守將紛紛投降。招降使者兩次至興化勸降文龍,均被其嚴辭拒絕、焚書斬殺,并傾盡家財募兵,打出“生為宋臣,死為宋鬼”旗幟,堅守興化城。但終因寡不敵眾,叛將開城投降,城破自刎不遂和家人被俘。被俘后即押往杭州,在離開莆田時他開始-,途中,他賦詩明志:"一門百指淪胥盡,惟有丹衷天地知。"最后經(jīng)杭州拜謁岳飛廟時,
在廟內(nèi)吞香灰自盡,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后人將陳文龍與岳飛、于謙并稱為"西湖三忠肅",譽為福建的“岳飛”。其母則被-尼寺,病重無藥,旁人無不落淚,其母言道“吾與吾兒同死,又何恨哉?”亦病逝。
陳文龍的英雄事跡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歷代史傳、詩文、戲曲等都有記述,對其備加褒揚,現(xiàn)在福州市地處偏僻的臺江區(qū)塢尾街的始建于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的萬壽尚書廟,仍供奉著這位南宋民族英雄陳文龍,福州市政府則撥款200余萬元重修此廟,并將尚書廟面積1100多平方米辟為陳文龍紀念館。陳文龍又被后人稱為鎮(zhèn)海王,福建、臺灣及東南亞國家。將陳文龍比作"海上保護神",因為明永樂六年,朝廷封陳文龍為水部尚書;清乾隆四十六年,乾隆皇帝加封陳文龍為鎮(zhèn)海王,更由于明清時期,每三年科舉后,歷朝皇帝都委派新科狀元率冊封團赴琉球島(沖繩)、臺灣島冊封當?shù)氐胤焦賳T。冊封團在海上行船為祈求平安,將陳文龍塑像立于船中祭拜。由此,就有了海上官船拜陳文龍,民船拜媽祖之說。因此僅在臺灣和馬祖,保留完好的文龍廟就有16座之多。
地址:福州市臺江區(qū)下杭路與三通路交叉處
類型:紀念館
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五:9:00-11:30,15:00-17:00,周六及周天閉館。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