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鉛山古縣城永平鎮(zhèn)西門幸福弄西側(cè)弄口,有一四角亭。亭叫“報本坊”,為南宋大儒朱熹所題。亭西壁嵌一碑,碑高150厘米,寬74厘米,刻有白菜一株,題詞兩句——“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边@是明代鉛山知縣笪繼良立的碑刻。
報本坊位于永平申家巷。
報本,報答父母之意;坊
:牌坊,舊時一種類似牌樓的建筑物,用來表彰忠孝節(jié)義的人物。報本坊是為了表彰南宋永平少年申世寧的孝行而建的。
南宋紹興六年(1137年)叛將潘逵兵襲永平,到處搶奪財物。其中一伙兵丁進申家。當(dāng)時,申父年逾古稀,臥病在床。家里一貧如洗,無物可取。兵丁氣急敗壞,高舉鋼刀,威逼申父:“老東西,快快交出錢財,否則別怪我刀槍無情!”這時,正在床前盡孝的申世寧見父親生命有虞,毅然伏在父親身上,高聲叫道:“別殺我父親,我愿替父受死!舉刀人見世寧年未弱冠,命他離去,世寧不從。再次叫他離去,世寧仍然巋然不動。兵丁只好向世寧砍去,連砍三刀,世寧身上血流如注,浸透衣被。然而,世寧卻閉目咬牙,毫無懼色。兵丁也為之感動,匆匆解衣為其裹傷后,收刀而去。
詞人辛棄疾聞悉,異常感奮,欣然賦詩:"世寧孝行何高高,慷慨性命輕鴻毛。爾時自欲赴黃壤,欣然延頸迎霜刀.至孝感兮天地動,白日無光百川涌。三刀不死古今稀,一命自有神靈擁……“太傅趙士礽亦有詩贊曰:"鉛山乃靈山,號為七寶庫。有時地愛寶,人杰時一付。禮圍較文章,發(fā)為性仁賦。盛美固不絕,且作忠孝路。時兇資賊多,熾焰不容捕。長驅(qū)斬關(guān)來提揮遠(yuǎn)相訴。申生本醫(yī)家,首沖眾賊怒。有子趨而前,悲泣濕衣袧。愿代父這死,三萬色不怖。賊曰汝子孝,解衣襯血污。以此兩全生,父子歡如故。何不上明君,青旌當(dāng)金鑄。
宋淳熙年,知縣陳映在申家巷口,立“報本坊”頌揚申世寧孝德嘉行。朱熹聞訊后,十分贊賞,親書“報本坊”題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