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如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乃東縣結巴鄉(xiāng)。始建于西藏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赤德祖丹時期(704—755年)。寺院建筑坐西朝東,占地0.0982公頃,分南北兩部分。南側是寺院的主體部分,由釋迦佛殿、-堂及轉經回廊組成,并沿中軸線對稱布置;北側有那姆拉康、嘎登曲工拉康。吉如拉康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如拉康在吐蕃早期建那姆拉康,11世紀初,建嘎登曲工拉康,16世紀時,建造釋迦佛殿前的-堂和兩側的轉經廊、上部的僧舍及寺院門口的柱廊。作為一座古老寺院,吉如拉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
吉如拉康寺院布局上明顯分為南北兩部分,并且曾有隔墻為界,互不相屬。南側是寺院擴體部分,有釋迦佛堂、佛堂前的-堂及轉經回廊等附屬建筑組成沿縱向中軸線對稱分布的嚴密格局;北側建筑則系后來逐步歸并于吉如拉康的,主要建筑有那拇納拉康、聶登曲工拉康等。歸并后隔墻逐分幾次拆除,但原來隔墻痕跡依稀尚存,可為復原舊有格局依據(jù)。
吉如拉康不僅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而且寺內還藏有大量手抄經卷約有十幾萬頁。其中不少屬吐蕃時期,字體古樸,紙質較好,經葉中心有供穿綴用的圓孔;也有很多是十六世紀遺物,是從吐蕃時期經書中輾轉抄寫的。
通過對吉如拉康的建筑的了解,對于研究吐蕃時期佛殿建筑格局、建筑方式、修建方法等有著重要價值,同時吉如拉康所藏的大量吐蕃寫經對研究西藏前宏期的佛教傳播也有重要的意義。吉如拉康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在吐蕃中后期藏傳佛教的研究中無疑會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