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qū)火山活動非常強烈,古生代主要為優(yōu)地槽海底火山噴發(fā)。中生代地槽褶皺回返,褶皺、斷裂和火山活動均較強烈。侏羅紀和白堊紀火山活動最強。主要分布于大黑山地壘山和遼吉東部山地西緣的構造斷陷盆地內,營城子和凈月地區(qū)分布的酸性火山巖是其代表。新生代火山活動也很強烈,主要分布于伊舒地塹盆地內和松遼盆地東部邊緣,形成伊通-舒蘭火山群帶和大屯-范家屯火山群,它們與伊舒斷裂帶和松遼盆地東部邊界斷裂活動關系密切。巖性主要為玄武巖和橄欖玄武巖,可劃分為四個旋回:第一旋回為古新世,以大屯火山為代表;第二旋回為始新世,以舒蘭火山群中的前團山和后團山為代表;第三期為中新世,以伊通火山群為代表;第四期為更新世,以舒蘭的鳳凰山層狀玄武巖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