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古城蘇樓巷與南亭街交匯處,有一座正中高拱、兩側(cè)對襯的雄偉壯觀的具有明代宮殿建筑風格及地方色彩的建筑物。它就是宋代賢相寇準創(chuàng)建的“真武堂”,也是寇準在雷州唯一的遺構(gòu)。
大門頂石坊上鑲嵌著“南合武當”四個金光閃閃的雄渾蒼勁的大字,襯著綠色琉璃瓦的頂蓋,雕著奇花異草的卷檐板,以及深紅色的外墻,在朝霞映照下,光彩奪目,給雷州這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繽紛色彩。
拾級而上,站在堂前,回首眺望,只見它居高臨下,左抱夏河里,右擁蘇樓巷,俯瞰南亭街,遙望南渡河,氣勢雄偉。
大門的兩側(cè)有一副楹聯(lián):“寇先賢,羅隕石,建起斯堂導(dǎo)民習武;蘇學士,訪名山,居鄰此廟懷國修文”。這副楹聯(lián)闡述了這座名勝古跡的來龍去脈,贊頌了寇準與蘇東坡昆仲。
進人堂內(nèi),回首則有“太和一岳”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映入眼簾。此匾原是清代嶺南四大才子之一、雷州舉人陳喬森題!疤鸵辉馈,其意是什么?古代指陰陽會和、沖和的元氣為太和。“太和”就是道!疤鸵辉馈保湟饩褪堑澜痰囊蛔呱。
步上二樓,便看見“觀音閣”。閣的兩旁掛有清康熙進士、福建巡撫、嶺南三大廉吏之一的陳瑸撰的聯(lián):“圣神天縱,忠義天生,曰孔夫子、曰關(guān)夫子;到治用文,勘亂用武,山東一人、山西一人”。本是“觀音閣”,為什么卻撰“曰孔夫子、曰關(guān)夫子”呢?細看,原來此閣除供奉十六只手的觀音菩薩,還有孔夫子、文昌帝君、關(guān)圣帝。把三教合而為一,在全國名勝古跡中真是罕見!叭獭保诟鞯匾话惴值们迩宄,而雷州真武堂則打破常規(guī),聚于一堂,確是奇特。
游罷樓上游樓下,碑文塊塊,教人追思綿綿:一個‘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的清廉堪嘉的剛直不阿、不畏權(quán)貴、關(guān)心民瘼的賢相寇準呈現(xiàn)在眼前,令人肅然起敬。
宋乾興元年(1O22年),宋真宗宰相寇準被0臣丁謂與劉皇后陷害,初貶道州為司馬,再貶雷州為司戶參軍?軠视诋斈甓聫牡乐莸浅,四月到達雷州。他初來乍到,人地生疏,雖是貶官,但群眾敬他曾是當朝宰相,慕他盛名,仰他功高德厚,都愿意借房讓舍給他。可是視寇準為眼中釘?shù)亩≈^,必欲置寇準于死地而后快,指使當?shù)氐您椚,把借屋讓舍給寇準的人投入大牢。從此,沒有人敢借屋給寇準。官舍不準居,民房又不能住,寇準只好帶著眷屬搬到當年還是荒郊野外的屬天寧寺的西館(即今之西湖公園)。在西館,確是凄清。他有詩為證:“風露凄清西館靜,悄然懷舊一長嘆。海云銷盡金波冷,半夜無人獨倚欄”。幸得蒼天有眼,三個月后即當年秋七月丁謂也被貶崖州,寇準才被州官另眼相看,允許他遷回郡城桂花坊(即今真武堂附近)。
天圣元年(1023年)八月下旬有一夜,一顆“隕星”墜落寓前塘。隕星墜落,本是自然現(xiàn)象,可是當時群眾卻認為是上天降災(zāi),紛紛焚香禮拜。第二天,寇準命人戽干塘水,獲一塊晶瑩奪目的黑色的隕石?軠矢鶕(jù)隕石色黑形如龜,即命人在隕石墜落的地方建起“玄武堂”。“玄武”是北方七宿的總稱,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因形如龜而名。玄武,說是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它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后為道教所奉。宋朝因避祖先趙玄朗諱,改“玄”為“真”,故“玄武堂”改為“真武堂”。
寇準在雷州18個月,許國仍然未泯當年一片丹心,殫精竭慮為雷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他興修水利、傳播中原文化,深受雷州人民愛戴。令人哀婉的是他在貶官生涯中,飽經(jīng)風霜,身心遭到摧殘,最后病倒在桂花坊寓所。一代叱咤風云、曾帶甲百萬戰(zhàn)于澶淵、數(shù)度為相、權(quán)重一時的大人物于天圣元年閏九月在雷州與世長辭了。雷民仰其功,感其德,悼其屈,哀其忠,含著淚水護送他的靈柩歸葬西京洛陽。事后又鄭重其事地在羅湖(西湖)之濱立祠塑像紀念他。
據(jù)傳說,寇準的夫人宋氏(宋渥之女)與雷民護送寇準靈樞至雷州沈塘一渡口時,驟然烏云滾滾,大雨滂沱,眾人只好就地停棺,將抬棺之竹插地護棺。翌日,雨過天晴,護棺之竹竟然抽出新芽。人們?yōu)榱说磕钸@位賢相,遂把此渡命名為“寇竹渡”。
步入西廡即“寇準二賢館”,便看見許多詩、聯(lián)、畫,其中有一聯(lián):“寇相遺蹤,古郡留千秋正氣;蘇樓故地,斯民仰一代高賢”,其意是頌揚寇準與蘇東坡昆仲。
穿過此館,進入堂后園中便看見一座假山。假山盤著一條五彩繽紛的金龍。金龍昂首,目光炯炯。假山旁有一“放生地”,養(yǎng)著許多“神龜”。假山山麓下有一石洞,名曰“原始洞”。據(jù)說此洞過去藏有“千年龜”,還有黑蛇,今已不知去向。過假山便是一輪“月門”,上面書著“賢蹤”二字。出后門則是蘇樓巷。后門上面書著“蘇樓書院”,兩側(cè)有一副楹聯(lián):“道啟雷陽三千學子;恩敷海邑一代師儒”,其意是贊頌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及其弟蘇轍。
真武堂從建堂至今將近1000年,幾經(jīng)變遷修葺。宋高宗建炎年間(1127-1130年),雷州知軍事以真武堂靠近市井不當為理由,把真武堂遷往天慶觀。天慶觀位于雷城內(nèi)鐘樓北面的城隍廟。遷后,連年土子不登,群眾意見紛紛。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雷州知軍事胡宗道把它遷回原地,即今之真武堂。到了明朝代宗景泰年間(1450-1456年),堂廟傾圮。明萬歷元年(1573年),鄉(xiāng)民黃仆率眾重修。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生員陳瑾等集資重修。第二天,陳瑾又與舉人何起龍在門前另建一座石坊,上刻“南合武當”!澳虾稀笔抢字葜欧Q!澳虾衔洚敗,即雷州之武當山。
1989年,在黨的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蔡椿年等倡議集資重修。重修時,得到廣東省文化廳與雷州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后,堂貌煥然一新,吸引了無數(shù)國內(nèi)外游客。人們懷著步賢蹤,追圣哲的心情,紛至沓來,盤桓既久,感嘆慷慨,去時猶頻頻回首……
2008年11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fā)出《關(guān)于公布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通知》,真武堂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