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創(chuàng)辦于1951年,是一所專業(yè)覆蓋工、管、理、經、文等學科門類,具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多層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前身為-領導的軍政委員會于1951年創(chuàng)立的西南交通?茖W校。1960年,成都工學院土木系、武漢水運學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并入,組建為重慶交通學院;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
學校地處長江之濱,位于重慶市南岸區(qū),占地面積16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60余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億余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40余萬冊,電子文獻70余萬冊,建有現(xiàn)代化的校園寬帶網絡。
學,F(xiàn)有各類各層次全日制在校學生20000多人。
學校196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6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F(xiàn)有3個博士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工程碩士學位培養(yǎng)領域、3個高師碩士專業(yè)學位、44個普通本科專業(yè)、28個高職專業(yè),并具有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資格。已建成國家素質教育基地1個、重慶市普通高;A課教學合格實驗室6個和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有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立項建設工程研究中心、1個交通部交通行業(yè)重點實驗室、2個重慶市工程技術中心、2個重慶市行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1個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學,F(xiàn)有30個實驗室(中心)。其中包括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9個,力學、材料、測量、電子電工、物理、化學等6個實驗室為重慶市普通高校基礎課教學合格實驗室,力學實驗中心和材料實驗中心為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校擁有教育部立項建設的“山區(qū)橋梁結構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與重慶市共建的“水利水運工程重點實驗室”,交通部“橋梁結構工程交通行業(yè)重點實驗室”;“結構工程實驗室”、“交通運輸工程實驗室”、“山區(qū)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實驗室”
、“水利水運工程重點實驗室”等4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慶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2個重慶市工程技術中心,“重慶市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和“重慶市航運發(fā)展研究中心”2個市級研究中心,以及重慶市人文社科基地“西部交通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已建成國家素質教育基地1個。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F(xiàn)有教職工1700余人,專任教師1000余人,教授、副教授470余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shù)的60%以上。中國工程院鄭皆連院士、韓其為院士、梁應辰院士是我校特聘教授。學校還擁有
“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交通部科技英才、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以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等省部級專家120余人次;聘請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內的150余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
學校科學研究能力強,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成效顯著,在拱橋修建技術、內河通航及港口航道建設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的成果。近五年,先后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在內的國家級科研項目近7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0余項;2006年科研經費為9200萬元,2007年科研經費近1.17億元。繼1996年獲得國家發(fā)明獎、199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后,2000年以來,學校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共3項,獲省部級科研、教學成果獎120余項,12項科技成果被列為國家和省部級重點推廣項目。學校公開發(fā)行3種學術刊物,由中國科學院錢偉長院士任主編、學校主辦的《應用數(shù)學和力學》雜志是SCI和EI的收錄期刊,以中、英文版向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公開發(fā)行;《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學校教學質量良好,畢業(yè)生供不應求。以素質教育為統(tǒng)攬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和以黨員接待室為亮點的學生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實踐,促進了學生全面發(fā)展,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學生綜合素質高,應用能力強,多次獲得大學生“挑戰(zhàn)杯”全國金獎、全國大學生數(shù)模競賽一等獎等獎勵,本科畢業(yè)生初次就業(yè)率已連續(xù)10年超過90%。2000年,學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在重慶市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評估中,學校榮獲“優(yōu)秀”等級,排名第一。辦學
56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yǎng)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四川省副省長劉曉峰,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周哲瑋,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孟凡超,首屆中國“十大橋梁人物”何志軍、孟凡超、謝邦珠、劉先鵬、孫云等在內的五萬多名畢業(yè)生,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已經成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特別是交通戰(zhàn)線的技術骨干和管理骨干。
學校面向世界各國招收留學生,與美、俄、加、德、英、法、日、澳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與海外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學校發(fā)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得到了黨和政府及社會的充分肯定,-、-、-、陳至立、錢偉長等領導同志先后到校視察。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獎特等獎”、“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面向未來,重慶交通大學將堅持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遵循教育規(guī)律,適應社會需求,立足重慶,面向西部,服務地方經濟與交通行業(yè),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管、理、經、文等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