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峰位于疊彩山東北,海拔223米,相對高度約73米,山體面積1.41公頃,是疊彩山的主峰。清袁枚《游風洞登仙鶴明月諸峰》詩有“仙鶴不可招,明月猶堪弄”句,明兵部右侍郎楊芳《風洞山詩》,“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礙日邊云”,均言峰高可攬月,故有明月峰之謂,峰頂有形如葫蘆的-臺,五代馬殷曾在此建臺,人稱馬王臺。宋靜江知府張
筑“堯山”、“漓水”二壇,以祭祀山川,并寫《堯山漓水二壇記》,把山川作為土地資源,江河資源加以贊美,呼吁加以重視、保護,以維護自然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臺、壇均早廢。1955年在舊址建拿云亭。明月峰以高、險、峻、秀蓍稱。高可摩天,雄踞江邊,壁立木龍古渡頭。峰尖如筍,山石逐層深進,漸次升高,登上頂顛,滿城0,田野奇峰,縱覽無余。峰側刻有共和國締造者之一-總司令和徐特立老人。1963年以80高齡登上明月峰所題“登高不用杖,脫帽喜東風”名句,給名山增輝。拿云亭在疊彩山明月峰頂,又名齊云、倚云、取其高之意。始建于唐,久廢。1955年重建,1988年遭雷劈,再建,高約5米,面積19.36平方米。為紅柱、單檐、攢尖頂、青苡、四面開敞之圓亭,柱間設坐凳,亭基三級,意謂上升九宵。香港書畫家趙少昂為之書額。登亭眺瞰,目極無遺。明月峰巔拿云亭是游疊彩山的大熱潮。到這里的目的在于眺望桂林城全景,如今,的確再沒有什么地方比這里更好地鳥瞰市容市貌了。請看:漓江彎彎斜斜,如微風中舞動的藍色飄帶從山的左側悠然而去。流經(jīng)蒼翠的訾洲和對面的象鼻山之間,仿佛淌進了一道大閘門;再遠一點,似乎難望斷,只黨斗雞山下水天相連,山水依依。將視線回收,所見漓江兩岸先是擁翠疊綠,繼之,民房幢幢,再繼之,幽幽的七星山闖入視野,接著是挺拔陡峭、嚴峻偉岸的伏波、獨秀二山矗立眼前,然后,寶積、騮馬諸峰也被連綴起來,街市民居,向東而西,充斥在山前山后,一片繁華。倘若東望,則見堯山巍峨雄偉,群峰如波濤浪尖,此起彼伏,真真蒼山如海,一派雄渾。稍近一點,星羅棋布地堆著許多不知名的石山,山旁山下,田疇圍繞,綻紅閃綠,好一幅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正是這豐富多彩的匯景,才使得疊彩山更加名副其實,遠遠超越“自我”,玉成了她更廣闊的境界。難怪王力先生不在別處而在疊彩亭題下了必將流芳的楹聯(lián):
過五嶺近月牙秀水花橋競秋色,
傍七星都象鼻層巒聳翠占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