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舍利塔
位于石亭鎮(zhèn)東龍泉村西北的金山上,是金山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之一。金山寺又名金山院,坐落于金山半山腰的平臺上,始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南、西、北三面群山環(huán)抱,寺居其中,面東俯瞰,懸崖陡峭,林木蔥郁,風景秀麗。據(jù)碑載:“金山寺元大德四年間圓融廣慧禪師所創(chuàng)建”,當時殿宇寬而容眾,開設(shè)上下東西兩壇,“受戒數(shù)計十萬”。大德四年(1300)三月十五日作龍華盛會七晝夜,并立白玉石塔十三級,同年立碑頌其功德。都功德主為光祿大夫、大司徒,尼泊爾人阿尼哥。金山寺歷經(jīng)幾度興衰,明清各朝曾多次重修,日漸傾圮凋殘,現(xiàn)已成廢墟,僅存山門一座,碑刻7通,圓融廣慧禪師塔一座(已倒),無量壽千佛舍利塔一座。
千佛舍利塔矗立于高1米、邊長6米方形石砌平臺上。全塔通高8.18米,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密檐白玉石結(jié)構(gòu),須彌座塔基。高約1米,束腰部分浮雕海獸環(huán)列八方,束腰上下雕有精致的海馬、海獅、纏枝牡丹、海石榴和各種幾何紋圖案,使基座顯得多姿多彩,繁華秀麗。再上是1.85米高的八棱塔柱,其南向正面中間浮雕無量壽佛3尊。其上刻“無量壽千佛舍利塔記”,其下刻有“皇太后圣壽無疆,當今皇帝圣壽萬安,東宮位福壽千秋,相哥、公主壽等千秋”,銘款刻“大元時大德十一年重陽日作太平會銘記”等字樣。左右兩邊陰刻雙鉤蔓草紋,最下邊是陰刻蓮花作為承托圖案。其余各面浮雕或陰刻840多個形態(tài)各異的佛像。第一層塔檐雕有斗拱和檐椽,另外每層塔椽還鉆有系掛塔鈴之用的圓孔8個,共計104個,塔檐之上置仰蓮剎座和葫蘆形塔剎。1993年,7月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