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巖寺遺址位于航頭鎮(zhèn)石屏村胡家自然村東山上,年代為清光緒戊戌年(1898),類別為古遺址。
該寺依山而建,四周古樹林立,香火鼎盛,當地遠近聞名。據考證該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崇禎九年(1636年)重建,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建造前殿,大清光緒戊戌年(1898年)原址上再次重建,文革期間人為拆除。
《壽昌縣志》記載:在縣西北十都內圖,年久失修化為丘墟,清光緒戊戌年,僧同志捐資重建,殿宇雄壯,古木幽深。其道屈而上,門前有普善橋,橋下有池,登橋而望,可供游覽山之麓,有八角涼亭行人經此資憩息焉。
該遺址占地面積約9095平方米,原寺建筑坐西朝東,該廟原設天王殿、子孫堂、正殿,食堂、禪房,并建有涼亭、石橋等,F寺遺址上尚存普善橋,通往寺廟的老道,殘留部分夯土墻體、蓮花柱礎和其他一些石構件。
老道為臺階青石鋪筑,成“之”字形盤繞而上,殘長約120米,寬約1.2—1.6米;在寺廟山門前建有一座單拱石拱橋——普善橋,西北東南走向,拱券為門洞型,橋高3.4米,矢高3米,跨徑3.2米,橋下設放生池,為橢圓形,輪廓清晰;縣志所載八角亭已不存在,但基址尚存。
該遺址的發(fā)現為了解當地佛教文化、宗教信仰、寺院發(fā)展歷史等提供了一定的實物資料。
2010年,東山巖寺遺址被公布為建德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