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寺風景區(qū)位于北鎮(zhèn)廣寧鄉(xiāng)西南,醫(yī)巫閭山中部支脈旗架山由鵝頭峰至望城崗一段中,與醫(yī)巫閭山大觀音閣、玉泉寺、大朝陽等風景區(qū)相鄰。四面環(huán)山,地勢險要,風景秀麗,是大型佛教活動場所之一。據(jù)歷代碑文記載,雙龍寺的觀音洞寺廟始建于唐初,興于武后年間。又據(jù)史料記載,遼初,遼太子東丹王耶律倍隱居望海堂后,曾于觀音洞中藏兵,以防其弟太宗耶律德光加害,所以遼代始稱雙龍寺的觀音洞為藏軍洞。遼景宗乾亨四年(公元982年)11月在雙龍寺附近建乾州城,遺址至今可尋。雙龍寺的觀音洞寺廟自唐初建立,經(jīng)過遼、元、明、清及民國幾代修建,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
雙龍寺景區(qū)因上院兩處天然古洞而稱奇。上洞座南面北,洞口高5米,寬15米,進深10米。洞中幽古生輝、飛冰流水、冬暖夏涼、百蟲不擾,實是尋幽探奇之絕佳去處。洞內(nèi)原有一半間房屋大小的斜洞,深不見底,古代傳說,“前洞通后洞”,從此斜洞可直通大閣景區(qū)的道隱谷(大石棚),洞口已堵封無從考證。洞內(nèi)原建有正殿三間,為硬山式木架結(jié)構(gòu),殿內(nèi)兩側(cè)墻壁上原有大型壁畫。下洞座西向東,與上洞相距僅70米,似如姐妹,遙相呼應。洞口高8米,寬20米,進深5米,洞成喇叭形狀,口闊內(nèi)小,納陽背風。洞前有一用花崗巖砌成的長25米,寬7米的平臺,臺上原長有古松三棵,兩棵為大門對松,一棵為一炷香松,樹木已毀于-年代。立于臺上向東遠眺,廣寧古城盡收眼底;近瞰,果園連片,蒼松為海。洞內(nèi)曾建有正殿三間,面寬9米,進深6米,為單檐硬山式屋頂。
在雙龍寺觀音洞的上院崖壁之上鑲嵌著明朝萬歷壬辰年(1592)的功德碑。碑刻因懸于崖壁,免遭戰(zhàn)爭-劫掠,右上方遭步槍子彈襲擊,留有一圓形彈孔。彈孔周圍有炸裂的痕跡,致使一些字跡模糊不清。碑石為暗紫色沉積砂巖,厚為15厘米,1.2米見方,共計210字。碑記描述了李姓將軍“三十年不肯婚,志向釋風,剃發(fā)入山寺,號雙龍!边@位高僧“苦修三十余年”修建了雙龍寺,雙龍寺因其法號而得名。由于碑文遭到了子彈的射擊和四百多年風雨的侵蝕,“德僧性本者,乃廣寧□侯李□□伯也”。這段碑文丟了三個字,使這位釋·雙龍大和尚的真實身份變得撲朔迷離。
雙龍寺北下院的觀音洞溝,北山梁下西北處仙人谷有保存完好的遼代石刻大佛五尊,像高約2米,寬約5米,三坐兩立,分別為釋伽牟尼佛(中)、阿彌陀佛(左一)藥師佛(右一)和阿難、迦葉兩位尊者(分立釋迦牟尼佛左右),雕刻精致、栩栩如生,色彩尚存,清晰可辨,是我市境內(nèi)保存最為完好的遼代摩崖石刻。
雙龍寺西北上方的高山是遠近聞名的石湖山,山頂有一天然石湖,人稱西石湖。湖內(nèi)常年積水,若逢雨季到來,則雨水山泉聚于湖中,水清見底流聲淙淙,兩岸蘆葦叢生,蟲鳥爭鳴,美不勝收。
雙龍寺觀音洞溝東西長5華里,兩岸樹木挺拔蒼翠,百草豐茂,時有鳥唱蟲鳴更顯得幽靜異常。溝中有一不老山泉,水流千載,冬不結(jié)冰,夏生涼意,泉水分外清澈,甘美異常。若逢雨季到來,山泉流于溝中,清澈見底,魚蝦肥美,實乃山青水秀之福地。
怪石布四方
雙龍寺四周怪石林立,有的如神龜伏于山梁;有的如人足長于山頂;觀音洞西南山梁上有一座由數(shù)塊奇形巨石天然堆成的奇峰,如飛來之石危立于梁梢之上,人稱落石峰;谷北山梁上有一高約15米,長約18米,寬約3米的巨石,酷似一巨大龍頭,立于山巔,遙望玉泉湖,似有歸水之意,可稱“青龍望玉泉”,仔細端詳則神形并似活靈活現(xiàn),實為天公造化之美景。
雙龍寺景區(qū)景美峰奇,四周古木參天,擁托奇洞更顯清幽。晴日,驕陽照古松,蒼翠欲滴;陰云多時,山間云霧繚繞,似有仙氣升騰,山頂則置于云上,似有仙佛顯圣;雨后,則山青天碧,流水潺潺。每逢春季,山谷內(nèi)梨花似雪,桃李爭艷,紅杏鬧春;盛夏時節(jié),樹木蒼翠,百草繁茂,野卉幽香,時有蜂蝶飛舞花間,人來不驚;金秋時節(jié),百果成熟,香沁心脾,果紅葉黃,美不勝收;數(shù)九雪后,粉雕玉琢,山如琉璃塔,樹似白首翁。
雙龍寺景區(qū)內(nèi)多有古跡遺址、奇峰美景,成為廣大游客尋古探奇的絕佳去處,此景點也將成為瀏覽醫(yī)巫閭山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地址:北鎮(zhèn)市廣寧鄉(xiāng)觀音洞村
電話:0416-6608077
交通:北鎮(zhèn)至國家森林公園公交車
小貼士:
1、最佳旅游季節(jié):3月至11月
2、餐飲:大朝陽山城
3、周邊住宿:大朝陽山城農(nóng)家院閭山賓館
4、周邊景區(qū):距大觀音閣風景區(qū)6公里,距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qū)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