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是中國現代著名報人、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1905年,年僅10歲的張恨水隨父母在江西黎川生活了一年。
張恨水舊居坐落于黎川縣城老街的南津碼頭、新豐橋腳下。當年黎川是閩贛兩省重要的交通樞紐、貨物集散之地,老街依河而建,水運繁忙,碼頭眾多,官府在南津碼頭設置了厘金卡征收木竹稅、鹽稅。張恨水的父親就是調到新城任鹽稅官的,那個時候征稅都在碼頭上現場辦理,因而張恨水一家便住在了這南津渡口的小木樓里。
這幢帶有江南民居建筑風格的兩層小木樓,迄今已有150年歷史,占地面積約為300平方米,步入小樓的大門,是一座寬敞但有些幽暗的大廳,大廳可以擺下酒席八桌,地面是麻石板鋪就,大廳右側有一方天井,供采光和排水。大廳左側有三間貫通的平房,房屋的窗下就是南津渡口,開窗能清晰聽到黎河嘩嘩水聲和碼頭上的喧鬧聲。。大廳右側的門后,有一架烏黑的木樓梯,拾級而上,二樓又是一間廳堂,比一樓更顯敞亮。廳堂兩邊各有兩間耳房,跨過廳堂,是一處吊腳木樓,站在木樓上遠眺,逶迤的群山,蜿蜒的流水,巍峨的古橋,河邊飛旋的巨輪,田間碧綠的秧苗……這一幅極具江南風味的山水畫。成為日后張恨水先生魂牽夢縈的“夢里江南”。
1905年11月前后,張恨水祖母去世,他隨父返安徽潛山老家。由此告別了黎川。這座小樓則一直作為官署辦公之地,直至民國后,一度改作紙行,因而在小樓大門左側墻壁上,今日還依稀可辨“隆昌紙行”字樣。
黎川老街修繕改造工程規(guī)劃中,將“張恨水舊居”的保護、修復列為重點項目,按照“修舊如舊”原則,恢復舊居舊貌,并在舊居基礎上建“張恨水紀念館”。并取得了張恨水子女等親屬及國內張恨水研究專家學者的支持和協(xié)助。
與舊居連為一體的是“藏稗樓”,內設張恨水生平創(chuàng)作陳列館。
舊居依河而建,面朝新豐橋與橫港橋,社蘋水與熊村水在這里合流,形成黃金水道——黎灘河。這里風光秀美,凝聚天地之靈氣,成為黎川明清老街最靚麗的風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