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位于河南安陽安豐鄉(xiāng)、曹操王都鄴城(在今邯鄲臨漳縣)西12公里處。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陽,靈柩運到鄴城,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高陵墓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券墓,規(guī)模宏大,結構復雜,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個側室構成。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地表約15米;墓壙平面略呈梯形,東邊寬22米,西邊寬19.5米,東西長18米;大墓占地面積約740平方米。高陵的發(fā)現印證了文獻中對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他所倡導的薄葬制度等有關記載是確鑿可信的。高陵發(fā)掘成果為漢魏考古樹立了標準的年代標尺。地址: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村南電話:0372-2756977
河南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xiāng)固岸村和施家河村東部的高臺地上,漳河南岸,總干渠里程728公里處,海拔87—93米。發(fā)掘面積25000余平方米。已經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333座,據不完全統(tǒng)計,已發(fā)掘出的墓葬有戰(zhàn)國32座、秦漢68座、魏晉6座(曹魏3座)、十六國3座、北朝144座(東魏50座、北齊92座、北周2座)、隋3座、唐3座、宋1座和清6座。其他正在發(fā)掘時代尚待判定的墓葬60余座。出土文物2201件。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此墓地雖然涉及朝代多,縱跨時間較長,但是仍以北朝時期墓葬為主。在此墓地0土了一批北齊和東魏時期的墓志磚,故其年代比較清楚準確,器物組合完整,且多為平民葬。這是首次在故鄴城周圍發(fā)現東魏、北齊平民墓地
漁洋古村落位于安陽縣西北22公里處,歸安豐鄉(xiāng)管轄,現全村共有3300多口人。西倚太行山,北臨漳河水,盡得“倚峰臨水”之地利。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一支考古隊進入該村進行考古調查,證實該村建于仰韶文化時期,其后歷經龍山文化時代、下七垣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6000年來一直煙火未斷,各個歷史時期的發(fā)展、演變,都能在這里找到實物和印記。該村村民龍振山,30多年來從地里溝邊撿回家中數千件文物標本——即從仰韶文化時期到民國時期的各種陶器、石器、瓷器、蚌器、骨器、錢幣、瓦當等,盡顯這座名不見經傳的華北古村落的歷史滄桑。2004年以來,漁洋古村落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
西門豹祠,又稱大夫祠,位于河南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xiāng)北豐村。西門豹祠屬于古鄴城遺址的一部分,現由于西門豹治鄴有方,深受人民愛戴,后人修祠建廟,以為祭祀。西門豹祠堂,今俗稱西門豹廟。歷史上曾稱為西門豹祠、西門大夫廟、鄴二大夫祠等。建于東漢年間,北齊后來修葺。該祠于1924年毀于戰(zhàn)火,現僅存宋、明、清和民國時的石碑,但是大部分石碑上字跡漫漶,難以辨認年代。西門豹祠是相信科學、反對迷信的典型景點。西門豹祠是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英烈樓舊址位于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英烈村。英烈村原名萬感村。英烈樓,原名三節(jié)樓,面闊三間,3層。下層為磚券洞,二層為隔扇開間,三層為通間,現僅存房基及部分磚墻。1945年,萬感村第一次解放。1946年國民黨及地方還鄉(xiāng)團--倒算,萬感村成為游擊區(qū)。1949年元月17日夜,磁縣保安團等部1000余人突然包圍了萬感村,46名聯防民兵集中在三節(jié)樓上與敵人展開激戰(zhàn),敵人在瘋狂向樓上發(fā)射炮彈的同時放火燒樓,最后除5人跳樓突圍外,其余41名聯防民兵壯烈犧牲。這一事件曾得到中共中央華北局,中共太行區(qū)黨委以及中共太行五地委的大力表彰!缎氯A日報》還以《安陽四十余民兵抗擊千余匪軍,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為題及時作了報道。為紀念死難烈士,1949年改萬感村為英烈村,
英烈村原名萬感村,位于安陽縣安豐鄉(xiāng),黃烈樓原名三節(jié)樓,下為3間磚券洞,二樓以隔扇開間,三樓為通間。1949年1月17日夜,磁縣保安團等部千余人突然包圍了萬感村,聯防民兵與敵展開殊死的戰(zhàn)斗。最后46名干部和民兵被迫登上三節(jié)樓,激戰(zhàn)數小時,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敵人惱羞成怒,向樓上發(fā)射炮彈,并在樓下堆放柴草,放火燒樓。英勇的民兵堅持戰(zhàn)斗,除5人跳樓突圍外,其余41名干部、民兵壯烈犧牲。為紀念死難烈士,改村名為英烈村,樓為英烈樓。1963年10月,被安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0年修建了烈士亭,立紀念碑。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