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利村
東利村[Dōnɡlìcūn]位于紅旗滿族鄉(xiāng)政府駐地西北10公里處。東與東勝村接壤,西與雙城區(qū)單城鄉(xiāng)相鄰,南與東城村為鄰,北與雙城區(qū)青嶺鄉(xiāng)交界。東經(jīng)126°36′40″;北緯45°17′19″。全村共有989戶,戶籍人口3 754人,其中滿族人口245人。土地面積18 625畝,其中水田1 120畝。
1946年稱東利村。1956年改稱為東利管理區(qū)。1958年成立東利大隊。1984年改為東利村。村民委員會駐地四家子屯。通村白色路面6.23公里。轄西孟家屯、東孟家屯、趙家屯、獨一處屯、四家子屯、轉(zhuǎn)心湖屯、獾子洞屯7個自然屯。
該村的孔憲禮,曾任副指導員 、政治指導員、副參謀長兼作訓股股長,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四家子屯
四家子屯[Sìjiāzitún]位于紅旗滿族鄉(xiāng)政府駐地西北10公里處,是東利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南面是西孟家屯,東北是獾子洞屯,西北是轉(zhuǎn)心湖屯,西面是獨一處屯。東經(jīng)126°36′40″;北緯45°17′19″,F(xiàn)有300戶,戶籍人口657人,其中滿族人口26人。自然屯占地面積150畝,耕地面積3 358畝,其中水田145畝。
此屯建于清朝末年,當時此地有兩戶老趙家、一戶老于家、一戶老周家,共四戶人家在此開荒種地。后來逐漸遷來其他姓氏人家,此地便形成屯落。因最初的四戶人家,便把這個屯子稱為四家子屯。此屯名一直延用至今。
轉(zhuǎn)心湖屯
轉(zhuǎn)心湖屯[Zhuànxīnhútún]位于東利村村民委員會駐地偏西北方向2公里處。東面是獾子洞屯,東南面是四家子屯,西南面是獨一處屯。東經(jīng)126°36′03″;北緯45°18′09″,F(xiàn)有120戶,戶籍人口327人,滿族人口75人。自然屯占地面積120畝,耕地面積2 015畝,其中水田70畝。
據(jù)徐業(yè)財講:徐家祖輩在清朝時從河北省隨旗人的移民大軍搬來此地墾荒種地,建立屯基。因此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易守難攻。屯的四周都是水量充足的大壕,像護城河一樣,因此得名轉(zhuǎn)心湖。而此屯便取名為轉(zhuǎn)心湖屯。隨著時代的變遷,再加上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諸多因素,現(xiàn)在轉(zhuǎn)心湖屯只有西面的水壕里有水了,其余的都已干涸了。
獾子洞屯
獾子洞屯[HuānziDònɡtún]位于東利村村民委員會駐地偏東北方向2公里處。東面是西平臺子屯,西面是轉(zhuǎn)心湖屯,西南面是四家子屯。東經(jīng)126°37′12″;北緯45°18′09″,F(xiàn)有120戶,戶籍人口265人,其中滿族人口7人。自然屯占地面積105畝,耕地面積1 650畝,其中水田80畝。
據(jù)說,獾子洞屯是清朝末年,周姓祖輩從山東省逃荒來此,開荒種地,建的屯基。因在屯子西南位置有一棵老榆樹,老榆樹中間有個洞,洞里住著一只獾子,屯中及附近的居民便將此屯稱為獾子洞屯,F(xiàn)在這棵老榆樹還依舊屹立在屯子外面,只不過是年輪太多,枯死了。而屯名卻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該屯的夏永泰,曾任五常職高校長,曾為全國職業(yè)教育先進個人,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
趙家屯
趙家屯[Zhàojiātún]位于東利村村委會駐地西面略偏南2公里處。東鄰西孟家屯,東北與獨一處屯相鄰,南鄰雙拉公路與三合店屯相望。東經(jīng)126°34′59″;北緯45°16′50″。現(xiàn)有120戶,戶籍人口338人,其中滿族人口69人。自然屯占地面積105畝,耕地面積2 075畝,其中水田420畝。
據(jù)趙元泰老師講,趙家屯原名趙家窩棚,建于清朝晚期。據(jù)說,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從遼寧省南部的金州、復州等地遷來的滿族人,在拉林西北的牛家鎮(zhèn)和雙城區(qū)建立四十個八旗營子(即旗屯),進一步屯墾戍邊。這些滿人被稱為“營子里人”。而趙家原是“營子里”人,開始是為了方便耕種,在耕地附近蓋窩棚居住,后來又聚集了很多農(nóng)戶,此地便形成了屯落。由于最先蓋窩棚的人家姓趙,所以得名趙家窩棚屯。后逐漸演變?yōu)橼w家屯。
獨一處屯
獨一處屯[Dúyīchùtún]位于東利村村民委員會駐地正西1公里處。東面是四家子屯,西南面是趙家屯,東北面是轉(zhuǎn)心湖屯。東經(jīng)126°35′29″;北緯45°17′13″,F(xiàn)有40戶,戶籍人口120人,其中滿族人口10人。自然屯占地面積45畝,耕地面積770畝,其中水田10畝。
獨一處屯是趙家屯的派生屯,也是在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建屯。趙家屯趙姓人家的一個分支來到此地開荒種地,建立屯基。而趙家人除了在趙家屯耕種外,便是在此處,附近并沒有第二處,故將此屯取名為獨一處屯。屯名一直沿用至今。
西孟家屯
西孟家屯[Xīmènɡjiātún]位于東利村村民委員會駐地南1公里處。東面是東孟家屯,西是趙家屯,南面是西窯屯,北面就是四家子屯。東經(jīng)126°36′38″;北緯45°16′44″,F(xiàn)有214戶,戶籍人口844人,其中滿族人口29人。自然屯占地300畝,耕地面積4 630畝,其中水田200畝。
古時候,孔、孟、顏、曾四姓是一家,譜系輩分都一樣,只要按家譜起名,無論是多遠的,還是多少年沒見面的,都能排出輩分。清•光緒年間,姓孟的祖輩從山東濟寧,跑馬占荒,來到此地。首先來到距離此地不遠處的東孟家屯,然后搬出一股到此地,建立屯基。因這兩個屯子都是孟家人所建,故將位于偏西的此屯,取名為西孟家屯。
東孟家屯
東孟家屯[Dōnɡm(xù)ènɡjiātún]位于東利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東南1.5公里處。東面是東勝村的前關(guān)家屯,西面是西孟家屯,南面是東城村東城屯,北面是獾子洞屯。東經(jīng)126°37′45″;北緯45°16′56″,F(xiàn)有340戶,戶籍人口844人,其中滿族人口29人。自然屯占地面積330畝,耕地面積4 127畝,其中水田195畝。
清•光緒年間,老孟家的祖輩從山東濟寧來到東北,看中了這片平整開闊的土地。當時此地北面是漫甸子,有樹木草叢,是一片濕地,可以漁獵,是真正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膏腴之地。于是便在這里定居下來,后逐漸又搬來其他姓氏在此定居,此地便形成屯落。后來孟家搬出去一股,在西面另建屯子。為區(qū)分兩個孟家屯,便從地理位置上加以區(qū)別,此屯名為東孟家屯。東、西孟家之間原來有個壩墻子,是以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