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分屬三姓副都統(tǒng)、寧古塔副都統(tǒng)。
清末民初,此地有“森林之口”之稱,并形成林子口小屯(今林口鎮(zhèn)),又稱中亮子。
1934年修筑圖佳線鐵路于此設火車站,取名“林口站”。
1936年林密線鐵路正式運營后,林口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1939年6月1日,偽滿決定以勃利縣、密山縣和穆棱縣各一部分區(qū)域設置林口縣,偽縣公署駐林口街,隸屬東安省。
1943年10月劃歸東滿總省。
1945年5月,改隸東滿省,同年11月劃歸合江省管轄。
1946年4月,改隸綏寧省管轄。
同年5月,綏寧省決定,將林口縣與牡丹江市五河林地區(qū)合并設置五林縣,縣政府駐五河林(今五林鎮(zhèn))。
同年10月,改屬牡丹江專區(qū)。
1947年2月,從五林縣劃出恢復林口縣,隸屬合江省,同年10月劃歸牡丹江省管轄。
1948年7月,劃回合江省。
1949年1月,撤銷刁翎縣(原由依蘭縣析置),并入林口縣。
同年5月,劃歸松江省管轄。
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并后,由黑龍江省直轄。
1956年3月,將原海林縣的五林、朱家溝、二道河、柳河4個區(qū)的全部和柴河區(qū)的大部劃給林口縣,同時將林口縣劃歸新設立的牡丹江專區(qū)管轄。
1957年1月,將麻山、西大坡兩個鄉(xiāng)劃歸雞西市。
1962年10月,將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3個公社劃歸新恢復的海林縣管轄。
1983年9月,改由牡丹江市領導。
2007年12月,將五林鎮(zhèn)劃歸牡丹江市陽明區(qū),形成今天的區(qū)域范圍。
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