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今縣境屬鄨縣地;晉和南北朝時,曾屬牂牁郡、平夷(蠻)郡;隋唐時期,境內(nèi)東部屬牂牁縣,西部屬土著豪族分割區(qū)。
隋大業(yè)十年(614),牂牁地域置信安縣。
唐武德二年(619),改信安縣為信寧縣,隸屬義州。
唐貞觀四年(630)移縣于播州。
唐天寶元年(742),改黔州為黔中郡,義州屬黔中郡督領(lǐng)。
宋代,境內(nèi)東部屬遵義播州,西南和西部屬羅氏鬼國地。
元代,順元路軍民宣撫司所轄亦奚不薛地,為土流并治區(qū)域。
其中境內(nèi)建有沙溪等處蠻夷長官司,為軍民雙領(lǐng)機構(gòu)。
元大德十年(1306),改沙溪等處蠻夷長官司直隸四川省。
明改屬貴州宣慰司(土官制),永樂十一年(1413年)置貴州布政使司(行省流官制)后,沙溪安氏宣慰同知職轉(zhuǎn)為比喇(織金)安氏。
改沙溪等處蠻夷長官司為沙溪巡檢司、流官制。
仍為土流并治。
明天順年間(1457后),播州轄五擁、沙溪2里達(dá)20多年,水西收回隸沙溪巡檢司。
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至明末,因戰(zhàn)亂,沙溪巡檢司地域轄置變化多次。
清順治年間,境內(nèi)開場于打鼓寨,取名打鼓新場。
清康熙五年(1666),水西改土歸流,置大定、平遠(yuǎn)、黔西三府,境內(nèi)大部為黔西轄。
不久撤黔西府改并大定府,又為大定轄至清亡。
民國初,打鼓新場為黔西州新民里治所、后改隸黔西縣。
1941年從黔西、大定、遵義等3縣析設(shè)金沙縣。
1949年屬畢節(jié)專區(qū)。
1970年屬畢節(jié)地區(qū)。
2011年屬畢節(ji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