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原名刪丹,歷史悠久。
據《山丹縣志》載,刪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鐘山寺處,“以曉日出映,丹碧相間如‘刪’字,又名刪丹山,而縣以此得名”。
夏帝禹元年,山丹屬《禹貢》雍州之域,西戎氏之故墟。
禹封少子于西戎,世代為首領。
周穆王十三年,祭公率師隨穆王西征,西戎歸順。
西周時期,戎、狄兩族在這里居住。
春秋戰(zhàn)國時,烏孫與月氏共居河西。
其后,月氏逐烏孫而獨居。
秦漢之際,北方的匈奴族強大起來,擊敗并趕走了月氏人,河西遂為匈奴右賢王的領地。
黑河東、西分別由休屠王、渾邪王分領。
西漢時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驃騎將軍霍去病進軍河西,戰(zhàn)敗匈奴,渾邪、休屠二王率眾歸漢。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張掖郡,山丹為張掖郡治。
東漢始建國元年(9年),王莽廢漢立新,令天下改郡、縣名。
張掖郡改名設屏郡、觻得改名官式。
山丹為設屏郡治。
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劉秀令各郡、縣恢復舊名。
張掖郡及各縣恢復原名稱。
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六月,分張掖郡之日勒、山丹置西郡。
兩晉南北朝時期,沮渠蒙遜在山丹建立北涼國,都建康(今高臺縣駱駝城)。
隋初改為山丹衛(wèi),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山丹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場所。
五代時,后梁乾化元年(911年),甘州回鶻攻沙州,張承奉力屈,訂城下之盟。
后唐莊宗同光二年(924年)六月,甘州回鶻遣使向后唐納貢,乃冊封王仁美為英義可汗。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甘州回鶻王仁裕(仁美之弟)遣使納貢,被封為奉化可汗。
北宋時期,天圣六年(102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擊敗甘州回鶻,建立西夏。
元時期,置甘肅行省,山丹為省會。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述了張掖的富庶、城市的規(guī)模以及宗教寺廟的宏偉。
明時期,山丹為陜西行都司及甘肅鎮(zhèn)的治所。
清時期,改置山丹縣,山丹為甘州府治所,甘肅提督統軍駐地,節(jié)制涼州、肅州、西寧、寧夏四鎮(zhèn)總兵。
2002年屬地級張掖市。
2014年,撤銷東樂鄉(xiāng)、陳戶鄉(xiāng)、大馬營鄉(xiāng),設立東樂鎮(zhèn)、陳戶鎮(zhèn)、大馬營鎮(zhèn)。
調整后,全縣轄6個鎮(zhèn)、2個鄉(xiāng):清泉鎮(zhèn)、位奇鎮(zhèn)、霍城鎮(zhèn)、東樂鎮(zhèn)、陳戶鎮(zhèn)、大馬營鎮(zhèn)、老軍鄉(xiāng)、李橋鄉(xiāng)。
同年,清泉鎮(zhèn)、位奇鎮(zhèn)被列為全國重點鎮(zhèn)。